当前位置:行业资讯

2017年广东区域创新能力全国第一 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68%


发布时间:2018-01-17 09:09:38 来源:南方日报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政治任务。今日起,南方日报推出“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一把手访谈”系列报道,更有力动员全省党员干部群众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九大精神上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南粤大地落地生根、结出丰硕成果,奋力在新时代干出新气象、实现新作为。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党的十九大强调,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

 

近日,广东省科技厅厅长王瑞军在接受南方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我省将紧盯世界科技前沿性技术、产业,对标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着力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上下功夫,抢先布局战略性技术,力争用5-10年时间,力争在量子信息、新一代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

 

南方日报: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省委提出开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工作,请问省科技厅在这些方面有哪些新动作?

 

王瑞军:最近一段时间,省科技厅全厅动员,围绕“大学习、深调研、真落实”开展了大量工作。在大学习方面,组织广大党员干部“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不断创新学习形式,通过邀请十九大代表与广东科技工作者面对面、邀请专家作主题联学、举行“学报告、学党章”知识竞赛等,掀起学习宣传贯彻十九大精神的热潮。在“深调研”方面,我们按照省委部署和省领导要求,认真制定有关调研专题工作方案,与高校、科研机构、园区、企业及其他社会组织就科技发展热点和举措进行了深入研讨。同时,注重学习与调研相结合,加快学习成果的转化应用,边调研边部署,重点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广深创新走廊和粤港澳大湾区、科技风险投资、国际科技合作、民生领域科技创新、促进粤东西北地区协调发展等方面。目前,在省有关领导的带领下,已在大湾区建设、强基础研究、核心技术攻关、培育高新技术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方面形成了系列调研报告初稿,下来将加快研究制定可落地、可操作的科技创新政策和举措。

 

南方日报: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请问广东科技工作如何为这一新论断提供支撑?

 

王瑞军:对于这一重大判断,我认为要解决好两个方面。一方面,为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矛盾,我们将大力实施科技惠民工程,针对污染防治、精准脱贫、卫生健康等热点难点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在人口健康、资源环境、公共安全等领域的支撑作用,让科技创新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努力增强科技工作者的获得感、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另一方面,要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的矛盾,我们必须更加注重区域创新体系的统筹布局和均衡发展。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把乡村振兴摆在全省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提出要高水平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为此,我们下来将重点开展两项行动计划。一是全面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研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科技创新行动。通过产业共建、企业扩产、协同创新等方式,开展高新区对高新区、专业镇对专业镇等精准帮扶,推动精准扶贫惠及民生,支撑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二是全面落实“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研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科技创新行动。加快推进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制定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行动方案,打造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广东经验。

 

南方日报: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指出,我省基础研究仍存在短板,请问广东下来如何“补短板”,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王瑞军:在刚刚结束的全国科技奖励大会上,我省38个项目获2017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其中,国家进步奖28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0项,尤其是实现我省牵头完成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零的突破”。但是,从领域分布上看,我们还存在差距,特别是自然科学奖欠缺,这就反映了我省基础研究能力还很薄弱,必须下大力气加以解决。

 

接下来,我们将从解决我省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重大科学问题着手,在重点领域前瞻布局,抢占未来科技制高点。一是聚焦前沿加强前瞻性布局。加强科学前沿探索,重视可能重塑重要科学或工程概念、催生新范式或新学科新领域的研究。依托在粤7个国家大科学装置,积极争取申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争取国家新布局重大科技基础设施落户广东。二是推进广东省实验室建设。十九大报告深刻指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加强广东省实验室建设,有利于集聚高端人才团队、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是弥补我省基础研究薄弱的重要举措。上个月,我省在再生医学与健康、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正式启动建设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接下来,我们将创新体制机制,早日把省实验室建成国内外有重大影响力的创新高地。三是进一步加强我省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工作。探索组织实施基础研究类重大科技项目,凝练事关我省未来发展的重大科技战略任务。加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联合基金力度,进一步引导地方投入基础研究,构建多元化联合资助体系,补强基础研究与应用基础研究能力不足的短板。

 

南方日报:近年来广东提出要打造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那么广东如何夯实现代化经济体系的战略支撑,服务国家发展大局?

 

王瑞军:广东科技创新工作如何更好地对接国家战略部署、服务国家发展大局,这是广东科技工作必须深入思考的重大命题。十九大报告指出,要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强调,要以振兴实体经济为着力点,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为此,我们将在“大学习”“深调研”的基础上,重点在“真落实”上下功夫,准确领会和把握省委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新要求,紧盯世界科技前沿性技术、产业,对标国家重大科技工程,着力在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上下功夫,抢先布局战略性技术,力争用5-10年时间,力争在量子信息、新一代互联网、智能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以打造新的竞争优势和产业优势。

 

广东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2017年跃居全国第一

 

技术自给率预计达72.5%

 

2017年,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把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作为全省发展的核心战略和总抓手,组织实施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企业技术改造、孵化育成体系建设等“八大举措”,国家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建设实现良好开局。据省科技厅最新数据,2017年,全省23家省级以上高新区营业总收入预计达3.4万亿元,同比增长15%

 

创新环境和绩效全国领先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报告2017》称,广东区域创新能力首次超过江苏跃居全国首位,其中企业创新、创新环境、创新绩效3个指标均排名第一,充分反映了省委、省政府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取得的巨大成效。去年,全省R&D经费占GDP比重预计达2.65%,全省专利授权量、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均居全国首位,技术自给率和科技进步贡献率预计达到72.5%68%

 

我省出台了《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规划》,深圳、广州的龙头带动作用更加凸显,“1+1+7”的区域创新格局加速形成。与此同时,我省实施广东高新区创新发展战略提升行动,推动高新区形成新的集聚效应和增长动力。据统计,去年全省23家省级以上高新区实现营业总收入预计达3.4万亿元,同比增长15%

 

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也得到显著提升。数据显示,去年全省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总量预计超过3万家,产值5亿元以上的大型工业企业实现研发机构实现了全覆盖,实现了21个地市孵化器、众创空间全覆盖,预计2017年底全省科技企业孵化器达690家,新增毕业企业超1500家,吸纳就业人数超26万人。

 

值得一提的是,在原始创新方面,7个在粤国家大科学装置建设顺利推进;在再生医学与健康、网络空间科学与技术、先进制造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技术领域的首批4家广东省实验室正式启动,进一步提升广东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能力,强化战略科技力量。

 

此外,全省积极实施企业研发投入财政后补助、科技创新券补助等一批普惠性科技扶持政策,技术入股、科技成果自主处置权和收益分配等改革进展顺利。实施“千人计划”、“珠江人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累计引进6批共163个创新创业团队,2017年新增5位“两院”院士。

 

今年将加强核心技术攻关

 

据省科技厅介绍,我省在新一年的首要任务是加快建设珠三角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将加大政策先行先试力度,在科技资源开放共享、创新人才跨区域流动等方面探索更多可推广的经验,同时将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建设,为之制定系列专项支持政策,打造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科技支撑和广东经验。

 

在基础研究和核心技术攻关方面,我省将主动对接国家战略,依托国家大科学装置积极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分领域培育建设广东省实验室,构筑具有广东特色的重大创新平台。同时,我省瞄准科技和产业前沿,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加快培育人工智能、移动互联、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集群,把创新落到产业上。

 

聚焦创建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我省将深化省部院产学研合作和军民科技融合发展,探索具有广东特色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打造全国极具吸引力的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和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科技成果转化中心。

 

省科技厅有关负责人表示,我省还大力发展科技金融,发展壮大风险投资和创业投资,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种子期、初创期科技企业,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本土创业投资机构,打造国际风投创投中心。其中,还包括促进科技信贷发展,开展普惠性科技金融试点,加快推进省创新创业基金组建实施,开展促进科技企业挂牌上市专项行动,推进科技企业信用评价体系建设。

 

另外,我省还将深化人才管理体制改革,完善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一站式”服务,率先建立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