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目录宣传简介
2015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目录 | |||||
一、 突出贡献奖 | |||||
曹 镛 中国科学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教授 推荐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
周福霖 中国工程院院士、广州大学教授 推荐单位:广东省教育厅 | |||||
二、 获奖项目 | |||||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推荐单位 |
特等奖项目(共1项) | |||||
1 | B18-0-特-01 | 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创新实践 |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广州火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
一等奖项目(共25项) | |||||
1 | A01-0-1-01 | 功能纳米材料与低维物理的应用基础研究 | 中山大学 | 杨国伟 刘 璞 李红波 王 冰 王能文 欧阳钢 曹媛媛 李心磊 李 爽 | 广东省教育厅 |
2 | A02-0-1-01 | 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可控合成及其器件组装研究 | 中山大学 | 童叶翔 李高仁 卢锡洪 李 奇 翟 腾 于明浩 王子龙 钟锦辉 | 广东省教育厅 |
3 | A03-0-1-01 | 猪基因突变技术创新及基因修饰猪模型的建立 |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南方医科大学 浙江大学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 赖良学 樊娜娜 杨化强 顾为望 肖 磊 杜玉涛 黄黎珍 陈霁君 商周春 杨东山 赵本田 欧阳振 刘朝明 赵 宇 邓 为 | 广东省科学院 |
4 | A04-0-1-01 | 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基因组学研究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 北京大学深圳医院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蔡志明 王 俊 桂耀庭 徐 讯 郭广武 韩永华 黄 毅 张秀清 周芳坚 吴 松 刘宇辰 李贤新 周 亮 唐爱发 杨焕明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5 | A04-0-1-02 | Cl-通道对脑血管重构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 中山大学 | 关永源 周家国 王冠蕾 汤勇波 杜艳华 王小广 马明明 吕晓飞 刘 捷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6 | A05-0-1-01 | 射频系统的小型化与低功耗研究 | 华南理工大学 香港城市大学 | 章秀银 薛 泉 胡斌杰 李园春 张洪林 | 广东省教育厅 |
7 | C01-1-1-01 | 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华南农业大学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段学武 蒋跃明 李雪萍 屈红霞 钟国华 庞学群 吴振先 谷文祥 王 勇 黄绍力 张丹丹 吴富旺 蒋国祥 徐良雄 龚 亮 | 广东省科学院 |
8 | B01-2-1-01 | 南亚热带典型林分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傅声雷 唐洪辉 林永标 周丽霞 李志安 赵 庆 陈伟光 蔡锡安 温达志 夏汉平 张卫强 熊秉红 宋 磊 王法明 饶兴权 | 广东省科学院 |
9 | B02-1-1-01 | 种猪体细胞克隆技术研发与应用 |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吴珍芳 李紫聪 刘德武 罗旭芳 蔡更元 张守全 郑恩琴 石俊松 周 荣 贺晓燕 孟繁明 王青来 陈赞谋 曾 芳 徐 铮 | 广东省教育厅 |
10 | B02-2-1-01 | 斑节对虾遗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推广应用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深圳试验基地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珠海市斗门区长丰水产种苗科技有限公司 | 江世贵 黄建华 周发林 邱丽华 杨其彬 杨丽诗 温为庚 张殿昌 孙苗苗 傅明骏 陈 旭 林黑着 李 涛 冯天乔 叶振彪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 |
11 | B03-0-1-01 | 凤凰单丛乌龙茶资源利用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广东南馥茶业有限公司 潮州市天池凤凰茶业有限公司 广东宏伟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潮安县凤凰茶叶专业协会 | 苏新国 林伟周 陈伟忠 郑协龙 段 俊 林程辉 柯泽龙 陈思藩 陈于陇 阮志燕 陈俊辉 韦玉莲 王小娟 蔡创钿 陈若荣 | 潮州市科学技术局 |
12 | B06-0-1-01 | 双级高效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南车株洲电机有限公司 | 谭建明 刘 华 张治平 赵志刚 冯江华 周黎民 苏玉海 夏光辉 晏才松 尚 敬 刘海涛 李宏波 蒋 楠 钟瑞兴 赖元华 | 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13 | B07-0-1-01 | 海量视频内容快速检索与深度分析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 广东工业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东铂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北明软件有限公司 | 郝志峰 黄 翰 蔡瑞初 凌 捷 林智勇 陈敬隆 王进宏 谭 智 汪疆平 温 雯 王丽娟 杨晓伟 李小明 | 广东省教育厅 |
14 | B07-0-1-02 | 动态立体视觉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清华大学 中源智人科技(深圳)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环球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戴琼海 王好谦 范静涛 张永兵 张 磊 金 欣 黄道权 申优桦 杨余久 郭振华 李 秀 王兴政 韦建端 黄建兴 | 广东省教育厅 |
15 | B08-0-1-01 | GS5 GAC6470 系列中高级SUV车型自主研发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黄向东 陈上华 吴 坚 肖 宁 杨荣山 卢丽娟 李 罡 邵发科 梁伟强 张 进 袁焕泉 刘 平 吴文娟 刘艳兵 耿富荣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6 | B09-0-1-01 | 乙烯副产裂解汽油抽提苯乙烯研发与工业应用 | 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新华粤华德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天津大学 | 陈炳琳 阚一群 田龙胜 许长春 吴 巍 吴壮志 庞海舰 唐文成 孙永利 曾远森 薛 范 何 开 赵 明 杨汉斌 黄 文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17 | B10-0-1-01 | 高压高钢级厚壁海管开发及在南海深水天然气项目应用 |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 中海石油深海开发有限公司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巨龙钢管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北京隆盛泰科石油管科技有限公司 | 李烈军 莫敏玲 张 备 梁 羽 杨专钊 曹华勇 李记科 魏伟荣 王利树 高吉祥 黄卫锋 王立柱 魏少军 孙 旭 曾达潮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8 | B11-0-1-01 | 城市轨道交通自主知识产权直线电机车辆研制 | 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 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有限公司 | 丁建隆 何 霖 朱士友 龚 明 陈高华 李学峰 陈 凯 李 晋 刘光武 庞绍煌 蔡昌俊 潘丽莎 龙 静 何 晔 赖森华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9 | B12-0-1-01 | 广东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广东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 广东省气象台 北京敏视达雷达有限公司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广东省人工影响天气中心 广东省防雷中心 | 敖振浪 许永锞 李建勇 吕雪芹 胡东明 谭鉴荣 伍志方 冯业荣 张建云 雷卫延 万齐林 周钦强 黄飞龙 李源鸿 刘艳中 | 广东省气象局 |
20 | B13-0-1-01 | 食源性疾病暴发识别与应对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张永慧 杨杏芬 邓小玲 朱炳辉 吴永宁 龙朝阳 黄 琼 梁骏华 王洪敏 卢玲玲 李 晖 柯碧霞 钟志雄 吴西梅 何冬梅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21 | B14-0-1-01 | 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研究和应用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徐瑞华 万德森 黄文林 罗俊航 贾卫华 谢 丹 陈 功 高远红 李宇红 潘志忠 丁培荣 张晓实 骆卉妍 陈冬良 宋 武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22 | B15-0-1-01 | 综合措施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系列研究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陈规划 杨 扬 李 华 张 琪 汪国营 易述红 汪根树 张 剑 易慧敏 许 赤 姜 楠 傅斌生 张 彤 刘 炜 陈文捷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23 | B16-0-1-01 | 中药注射剂产品升级中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 | 曹 晖 苏薇薇 王锦旭 刘学华 刘孟华 高 进 童 欣 彭招华 王永刚 谢海燕 刘东来 黄文华 宋艳刚 胡海棠 梁 洪 | 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24 | C17-0-1-01 | 基于剪切波的定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应用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一体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郑海荣 蔡飞燕 王丛知 李 勇 张晓峰 牛丽丽 肖 杨 邱维宝 吴 睿 钱 明 孟 龙 樊 睿 李双双 | 广东省科学院 |
25 | B18-0-1-01 | 数字地震台网信息实时自动处理系统 | 广东省地震局 | 黄文辉 叶春明 康 英 吕金水 吴叔坤 吴永权 沈玉松 刘 军 林 伟 苏柱金 谢剑波 杨 选 陈贵美 陈 杏 胡文灼 | 省地震局 |
二等奖项目(共75项) | |||||
1 | A01-0-2-01 | Groebner-Shirshov(格勒布纳-希尔绍夫)基及其应用 | 华南师范大学 | 陈裕群 陈咏珊 | 广东省教育厅 |
2 | A01-0-2-02 | 亚纯函数及其相关几何理论研究 | 华南农业大学 南京师范大学 中山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 方明亮 陈怀惠 刘立新 刘名生 | 广东省教育厅 |
3 | A04-0-2-01 | 强直性脊柱炎的遗传易感基因和免疫炎症调节机制研究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古洁若 林智明 廖泽涛 李秋霞 李天旺 胡载颖 赵丽珂 王新卫 李 超 郭紫石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4 | A04-0-2-02 | AMPK调控心肌肥厚的机制研究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董吁钢 刘 晨 蒙荣森 马跃东 陈艺莉 黄慧玲 陈保林 张成喜 熊肇军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5 | A06-0-2-01 | 超宽带光放大光子材料的基础问题研究 | 华南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邱建荣 彭明营 周时凤 董国平 陈丹平 吴伯涛 孟宪赓 曹人平 | 广东省教育厅 |
6 | B01-1-2-01 | 高产、广适、抗逆型甜玉米“粤甜16号”的选育及应用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胡建广 李高科 刘建华 李余良 于永涛 李春艳 祁喜涛 李春艳 郑锦荣 韩福光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7 | B01-1-2-02 | 广东蔬菜重要病虫害鉴定及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中国农业大学 广东大丰植保科技有限公司 | 何自福 佘小漫 汤亚飞 陈伟平 高希武 包华理 章玉苹 蓝国兵 杜振国 罗学梅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8 | B01-1-2-03 | 重要水果实蝇类害虫检疫与绿色防除技术体系构建及应用 |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华南农业大学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广州市花都区农业技术管理中心 | 赵菊鹏 陆永跃 梁 帆 刘 波 梁广勤 武目涛 周庆贤 詹国平 金 涛 王跃进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9 | B01-1-2-04 | 冬瓜种质资源挖掘、创新、抗性机理及其利用研究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 海南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 谢大森 罗少波 何晓明 彭庆务 江 彪 李华平 刘文睿 徐春香 周 曼 龚 浩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10 | B01-2-2-01 | 南方次生林经营关键技术 |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 曾令海 殷祚云 王海军 何波祥 连辉明 蔡燕灵 张 谦 何立平 王洪峰 汪迎利 | 广东省林业厅 |
11 | B01-2-2-02 | 广东油茶主要病虫害防控关键技术 |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昆虫研究所 广东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管理办公室 | 赵丹阳 叶燕华 方天松 秦长生 徐齐云 揭育泽 廖仿炎 李永泉 徐金柱 潘志萍 | 广东省林业厅 |
12 | B02-1-2-01 | 猪口蹄疫综合防制技术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动物卫生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 广东省动物防疫物资储备中心 中农威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向 华 何继军 黄 元 靳 野 陈 晶 蔡建平 谢乐新 郑海学 王晓虎 杨亚民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13 | B03-0-2-01 | 变频空调器超高温制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韩 宇 李金波 吴文新 李 强 杜京昌 张国柱 刘燕飞 高军胜 郭振标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14 | B03-0-2-02 | 传统广式凉果产业提升和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广东康辉集团有限公司 华南农业大学 潮州市正一品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阳江八果圣食品有限公司 广州市从化龙丰园果子食品厂 | 郭卓钊 黄 苇 郭美媛 黄妙云 宋贤良 陈 宇 郭卓涵 章 斌 陈阮钊 叶盛英 | 潮州市科学技术局 |
15 | B03-0-2-03 | 油茶加工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及推广应用 | 华南农业大学 | 吴雪辉 黄永芳 李 丽 成 莲 李昌宝 杨公明 李叶青 陈北光 刘肖丽 郑艳艳 | 广东省教育厅 |
16 | B03-0-2-04 | 造纸法再造烟叶高效助留助滤节能减排技术的开发研究 |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省金叶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 | 李友明 雷利荣 万小芳 侯 轶 夏正林 傅源锋 周 兵 周 瑾 潘伟才 陈伟明 | 广东省教育厅 |
17 | B03-0-2-05 | 酱油企业新型能源的利用与综合“节能减碳”模式示范 | 李锦记(新会)食品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佛山市顺德区科创达冷热设备制造有限公司 | 朱新贵 梁姚顺 常 杰 李玉春 余华明 蔡志鸿 潘朝群 彭 勇 华 贲 王 罡 |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
18 | B04-0-2-01 | 输电线路故障在线监测预警技术研究及应用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重庆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贵州电力试验研究院 西安金源电气股份公司 | 罗 兵 李 敏 李立浧 陈伟根 黄 良 阳 林 赵宇明 黄新波 张 巍 郝艳捧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19 | B04-0-2-02 | 数字化电能计量量值溯源技术研究及标准装置研制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深圳市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 | 潘 峰 林国营 肖 勇 何宏明 孟金岭 谭跃凯 孙卫明 李海涛 张鼎衢 赵 伟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20 | B04-0-2-03 | 大型电袋复合除尘器安全、高效及经济运行特性的研究与工业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珠海发电厂 华南理工大学 福建龙净环保股份有限公司 南京埃森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孙超凡 楼 波 龙新峰 张殿平 修海明 余伟权 陈 清 沈跃良 陈奎续 李浙英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21 | B04-0-2-04 | 基于自适应原理的架空线路动态增容关键技术研究与高可靠装备研制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华北电力大学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惠州供电局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戴 沅 程养春 陈 迅 林介东 钟万里 周华敏 陈锡阳 聂 铭 王 伟 梁永纯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22 | B04-0-2-05 | 并网机组深度调峰节能分析与在线优化控制技术研究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华北电力大学 华能国际电力股份有限公司汕头电厂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 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沙角A电厂 广东惠州平海发电厂有限公司 | 朱亚清 张 曦 陈世和 潘凤萍 孙伟鹏 曾德良 廖艳芬 黄卫剑 万文军 徐 林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23 | B04-0-2-06 | 基于空间射频定位的变电站域设备快速巡检与预警技术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上海交通大学 | 王红斌 朱文俊 郑晓光 张伟平 陈剑光 叶海峰 梁文进 胡 岳 薛 峰 盛戈皞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24 | B04-0-2-07 | 光伏发电系统集成及逆变电源研发成果产业化 | 天宝电子(惠州)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 惠州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朱昌亚 付 青 刘立强 汤能文 鲁忠渝 李 松 黄志良 卢 文 姜 靖 向 华 | 惠州市科学技术局 |
25 | B05-0-2-01 | P比特级柔性重构的超宽带综合业务网关BMSG的关键技术和应用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深圳市药品检验所 | 龚超美 胡龙斌 金 毅 赵有健 徐 恪 吴少勇 宋军辉 宋 波 杨 瑾 吴 波 | 广州军区联勤部 |
26 | B05-0-2-02 | 云端协同的新型移动业务系统技术研发与应用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 | 蔡 康 段翰聪 梁柏青 王朝晖 陆 立 陆 钢 杨新章 刁益辉 张 凌 李慧云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
27 | B05-0-2-03 | 基于动态流媒体的高清互动电视平台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区洪辉 杨 柳 梁 洁 毛庆军 朱培军 庄一嶸 周衍平 陈 戈 李 凌 李江崴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
28 | B05-0-2-04 | 多模多频高精度天线 | 深圳市华信天线技术有限公司 | 王春华 吴文平 王海波 黄 毅 袁兴辉 刘 超 张 捷 伍 淼 韩 宇 贾延波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29 | B06-0-2-01 | 基于主动式两相流体回路的航天大型科学实验精密热控系统 | 中山大学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北京卫星制造厂 | 何振辉 郭开华 吕树申 苗建印 祁新梅 倪江群 李廷勋 曹剑峰 黄臻成 莫冬传 | 广东省教育厅 |
30 | B06-0-2-02 | 电子电器产品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推广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威凯检测技术有限公司 | 陈伟升 谢浩江 刘国荣 刘宗航 刘功桂 黄文秀 陈灿坤 朱 珈 陈 钧 陈永强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1 | B07-0-2-01 | 融合内容分发网络(UCDN)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应用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尹 芹 方 晖 华新海 吕 达 王金东 王国俊 陈颖川 张晓渠 张 宇 陈 伟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2 | B08-0-2-01 | 符合AMSA规范的绿色环保型自动饲喂牲畜特种船研发及建造技术 | 广东中远船务工程有限公司 | 陈德林 李 盟 马 闯 庄瑞民 陈起峰 王德超 刘佩秀 游 勇 陈剑亮 王 海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33 | B08-0-2-02 | 30万吨/年聚丙烯/聚乙烯环管反应器国产化研制 | 茂名重力石化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茂名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 陈孙艺 陈宗强 马小明 黄嗣罗 官 兵 王秀英 黄晓兵 苏 建 李辉林 张浩帆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34 | B08-0-2-03 | 新型智能机械手搬运式立体停车库 | 深圳中集天达空港设备有限公司 | 傅荣锋 岳 超 卢新锋 段 辉 孙 天 刘旭荣 薛淑乐 刘小林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5 | B08-0-2-04 | 逆变半自动和全数字化气体保护焊机研究开发和产业化项目 | 深圳市瑞凌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邱 光 王 巍 刘 南 郑武强 汪清华 杨少军 沃雪清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6 | B08-0-2-05 | 32000吨运木散货船设计与建造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
37 | B08-0-2-06 | 单点系泊锚腿松弛处理与上锚缆更换方法 | 深圳海油工程水下技术有限公司 | 杨 云 苗春生 宋春娜 张人公 林守强 张印桐 高 超 刘书胜 黄佳瀚 王杰文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8 | B09-0-2-01 | 低烟无卤阻燃热收缩标识套管 | 广州凯恒科塑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胡 晖 冉祥海 黄 雷 聂 伟 王 飚 聂 飞 黄觉飞 程根水 葛 峰 杨云飞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9 | B09-0-2-02 | HDI电路板节能技术与新型产品研发与量产 | 深圳崇达多层线路板有限公司 | 刘 东 宋建远 朱 拓 彭卫红 翟青霞 刘克敢 何 淼 王海燕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40 | B09-0-2-03 | 饲用微量元素络合物的研究及产业化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州天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 广东工业大学 广州九益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 舒绪刚 吴 信 郭清泉 邱桂雄 樊明智 阎 杰 张 敏 高均勇 | 广东省教育厅 |
41 | B09-0-2-04 | 高塔成型洗衣粉浓缩增效技术的开发与产业化 | 广州立白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 张利萍 陈凯旋 杨作毅 何宜斌 李 林 黄洋庭 吴兴君 周西勇 谢颂鸥 张正国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42 | B09-0-2-05 | 聚丙烯烟膜专用料的开发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化工研究院 | 钟向宏 施红伟 林 国 宋文波 柯君豪 高达利 柳迎才 侯莉萍 梁胜彪 魏文俊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43 | B09-0-2-06 | 水性氟硅丙烯酸树脂合成及其建筑“双疏”拒污涂料 | 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 | 陈荣华 王小妹 未友国 伍雪芬 区英强 李建明 杨 翰 |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
44 | B10-0-2-01 | 南方离子型稀土绿色高效分离关键技术 | 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广东富远稀土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清远市嘉禾稀有金属有限公司 | 刘志强 凌 诚 朱 薇 杨清宇 李 伟 韩旗英 肖方明 杨金华 曹洪杨 蔡锡元 | 广东省工业技术研究院(广州有色金属研究院) |
45 | B10-0-2-02 | 金属基绝缘孔高导热印制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 深圳市景旺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 | 柯 勇 王 远 陶平均 陈毅龙 谭小林 李仁荣 黄贤权 邹子誉 邓伟良 刘振蒙 | 河源市科学技术局 |
46 | B10-0-2-03 | 无卤覆铜板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 | 中山台光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 李长元 赖纪生 黄英毅 李湘南 彭红霞 陈 浩 王亚璐 蔡联辉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47 | B10-0-2-04 | 新型抗静电聚烯烃复合材料的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在燃气管中的产业化应用 | 佛山市日丰企业有限公司 广州大学 广州合成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 | 李白千 郑 成 杨育农 彭晓翊 王浩江 秦小梅 王 军 施 明 刘 煜 毛桃嫣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48 | C10-0-2-01 | 新型衬底上的高光效LED外延材料与芯片 |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市奥伦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李国强 王文樑 林志霆 吴质朴 王海燕 张曙光 高芳亮 周仕忠 | 广东省教育厅 |
49 | B11-0-2-01 | 复杂地质条件下土压平衡盾构综合施工技术 | 深圳市市政工程总公司 浙江大学 北方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隧道集团有限公司 | 周保生 江 建 陈仁朋 胡正东 刘声向 赵海峰 潘明亮 杨 涛 李锦富 邓 彬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50 | B11-0-2-02 | 粤港澳公共交通一卡通互联互通平台构建与应用 | 广东岭南通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道路运输管理局 广州羊城通有限公司 | 谢振东 方秋水 李之明 许少华 郑晓峰 苏浩伟 姚永春 徐 锋 易智君 方晓洪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51 | B11-0-2-03 | 广东省第一次水利普查技术创新与应用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黄 东 徐林春 李海彬 练伟航 李虎成 刘画眉 何书琴 林美兰 顾立忠 张庭荣 | 广东省水利厅 |
52 | B11-0-2-04 | 广东主要作物灌溉高效用水及适宜土壤水分调控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王海丽 王小军 易小兵 古璇清 | 广东省水利厅 |
53 | B11-0-2-05 | 中国民族乐器声功率测定及民族音乐厅堂音质研究与应用 | 华南理工大学 星海音乐学院 | 赵越喆 吴硕贤 邱坚珍 王红卫 黄 虹 吴丽玲 李 楠 郭天葵 郑乾曦 | 广东省教育厅 |
54 | B12-0-2-01 | 中国南海深水气田优质高效钻完井关键技术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谢玉洪 李 中 方满宗 孟文波 黄 熠 王尔钧 刘书杰 罗宇维 李 磊 韦龙贵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55 | B12-0-2-02 | 南海西部油气田动态分析新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雷 霄 郑永建 姜 平 张风波 曾 桃 洪楚侨 刘双琪 罗吉会 任超群 向耀权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56 | B12-0-2-03 | 基于SVG的移动互联网空间信息集成服务与应用 |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地理研究所 广州气象卫星地面站 中山大学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 李 岩 彭进双 曹 阳 廖圣东 张锦珠 崔祖强 陈晓翔 张鸿生 方国辉 张金区 | 广东省教育厅 |
57 | B12-0-2-04 | 纺织印染工业园区“三废”综合治理技术及应用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佛山市佳利达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生态环境与土壤研究所 佛山市三水中科节能减排研究院 | 郭华芳 姚 颖 尹 华 周顺桂 李定强 丘培文 庄 莉 林镇荣 李家杰 王跃强 | 广东省科学院 |
58 | B12-0-2-05 | 华南区域精细数值天气预报模式技术开发 | 中国气象局广州热带海洋气象研究所 | 张诚忠 陈子通 黄燕燕 戴光丰 丁伟钰 张艳霞 高郁东 徐道生 李昊睿 蒙伟光 | 广东省气象局 |
59 | B13-0-2-01 | 中国肺癌分子流行病学特点和分子分型体系的建立 |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 吴一龙 张绪超 杨衿记 苏 健 周 清 钟文昭 田红霞 陈华军 杨学宁 陈志红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60 | B13-0-2-02 | 预防冠脉介入术后造影剂肾病发生和关键技术推广应用研究 |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陈纪言 谭 宁 刘 勇 李 光 刘远辉 李华龙 冉 鹏 黄文晖 谢年谨 郭 伟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61 | B14-0-2-01 | 临床常规化学检验结果互认技术平台的建立与推广 |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 庄俊华 黄宪章 王建兵 林海标 柯培锋 徐 宁 徐建华 梁伟雄 陈 茶 吴新忠 | 广东省中医药局 |
62 | B14-0-2-02 | 呼吸肌功能检测与应用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州锐士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 罗远明 邱志辉 贺白婷 肖思畅 罗嘉莹 伍颖欣 于增星 朱 虹 刘妙芳 秦茵茵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63 | B14-0-2-03 | 尘螨过敏性疾病的基础及防控技术应用 | 深圳大学 广州医科大学 东莞市宁浩实业有限公司 | 刘志刚 冉丕鑫 钟南山 陈仕国 李 靖 刘晓宇 王乃石 孙宝清 李国平 关伟杰 | 广东省教育厅 |
64 | B14-0-2-04 |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相关并发症防治系列研究 | 南方医科大学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 | 刘启发 宣 丽 黄晓军 项 鹏 孙 竞 范志平 徐 丹 张 钰 彭延文 许兰平 | 广东省教育厅 |
65 | B15-0-2-01 | 神经-内分泌系统参与创面愈合的分子机制及相关救治技术的研究 |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 | 程 飚 单桂秋 刘宏伟 彭 艳 孙同柱 马 静 李升红 宣 敏 唐建兵 刘广亚 | 广州军区联勤部 |
66 | B15-0-2-02 | 肝脏移植围术期重要器官的损伤机制及保护策略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黑子清 罗刚健 黎尚荣 池信锦 甘小亮 周少丽 蔡 珺 罗晨芳 李晓芸 刘德昭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67 | B15-0-2-03 | 基于腹部CT图像后处理软件的三维重建图像模型在肝胆管结石诊断和治疗的应用研究 | 南方医科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深圳市旭东数字医学影像技术有限公司 | 方驰华 范应方 鲍苏苏 全显跃 叶建平 杨 剑 项 楠 曾 宁 祝 文 郑 静 | 广东省教育厅 |
68 | B16-0-2-01 | 冠心病血运重建后中医药干预研究 |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 江门市五邑中医院 | 张敏州 吴焕林 王 磊 林 谦 郭力恒 安冬青 徐丹苹 祁建勇 王肖龙 江 巍 | 广东省中医药局 |
69 | B16-0-2-02 | 微观辨证学新学科的构建及其创新发展 | 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湖南中医药大学 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 | 吴正治 周小青 曹美群 谢梦洲 袁肇凯 黄飞娟 孙珂焕 段丽红 王 林 吴安民 | 广东省中医药局 |
70 | B16-0-2-03 | 陈全新学术思想、针法体系及其临床应用 | 广东省中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药科学院) 佛山市南海区妇幼保健院 | 陈秀华 陈全新 李 颖 艾 宙 奎 瑜 王 聪 张圣浩 谭 毅 甄宏鹏 方 芳 | 广东省中医药局 |
71 | B16-0-2-04 | 石菖蒲及其成分开窍护脑的作用机理及开发利用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方永奇 李 翎 方若鸣 柯雪红 莫镇涛 薛中峰 张 升 王淑英 何玉萍 匡忠生 | 广东省中医药局 |
72 | B17-0-2-01 | 中高端麻醉工作站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李新胜 陈培涛 皇甫勇 王黎敏 周小勇 黄成华 王功敏 冯天章 刘金鹏 张春瑜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73 | B17-0-2-02 | 原创一类生物制品神经生长因子研发与产业化 | 丽珠集团丽珠制药厂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丽珠集团丽珠医药研究所 | 扈会平 徐 晓 赵淑媛 孙 朗 王 锐 先宇飞 曹廷琴 吴全红 周淑芳 唐正均 | 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74 | C17-0-2-01 | 基于多约束统一迭代模型的医学成像新技术与应用 | 南方医科大学 沈阳东软医疗系统有限公司 | 陈武凡 马建华 冯衍秋 冯前进 李双学 楼珊珊 路利军 | 广东省教育厅 |
75 | B18-0-2-01 | 优质中草药种植管理模式的研究及应用 | 无限极(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大学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 天方健(中国)药业有限公司 | 罗江清 孙君社 郑志安 郭爱玲 张秀清 郑志娟 马务迢 邓乔华 孔 钧 刘 涛 |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
三等奖项目(共134项) | |||||
1 | A01-0-3-01 | 博弈理论、技术与应用 | 暨南大学 | 聂普焱 苏启林 谭满春 刘春光 张培爱 胡代强 邹飞雁 | 广东省教育厅 |
2 | A03-0-3-01 | 动物源食品及饲料中兽药残留及违禁物质分析研究 | 华南农业大学 | 曾振灵 贺利民 刘雅红 黄显会 苏贻娟 王立琦 方炳虎 | 广东省教育厅 |
3 | A04-0-3-01 | PSCA基因表达在前列腺癌发生及临床进展中的作用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 赵志刚 曾国华 马文婧 沈文律 戚德峰 欧莉莉 梁叶萍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4 | A04-0-3-02 | 干细胞眼表重建的系列研究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卢 蓉 张新春 刘炳乾 魏雁涛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5 | A06-0-3-01 | 多元复合微结构光电薄膜体系及其设计制备与应用基础 | 肇庆学院 华南理工大学 吉林大学 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 | 崔海宁 王海水 霍丽华 吴金辉 逯乐慧 赵新梅 刘啸宇 | 肇庆市科学技术局 |
6 | B01-1-3-01 | 高产、多抗、优质花生新品种汕油188的选育与应用 | 汕头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 张绍龙 陈贤友 李 辉 陈芳群 郑奕雄 许 燕 陈育华 |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 |
7 | B01-1-3-02 | 广东省重要外来有害生物检疫鉴定和风险预警关键技术研究 | 中华人民共和国珠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湖南农业大学 | 张卫东 徐淼锋 廖 力 乐海洋 黄国华 迟远丽 王 星 | 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8 | B01-1-3-03 | 鸭稻共作绿色健康生产系列关键技术的创新、集成与示范应用 | 华南农业大学 | 章家恩 赵本良 全国明 梁开明 秦 钟 罗明珠 骆世明 | 广东省教育厅 |
9 | B01-1-3-04 | 基于农情信息自动感知精准水肥灌溉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应用推广 | 华南农业大学 | 岳学军 蔡 坤 洪添胜 徐 兴 吴慕春 刘永鑫 段洁利 | 广东省教育厅 |
10 | B01-1-3-05 | 基于澳洲茶油树精油活性成分的产品开发及综合利用 | 广东富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 广州中大药物开发有限公司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 郑永发 赵肃清 曹 维 宋 斌 郑永健 韦曼华 李 挺 | 河源市科学技术局 |
11 | B01-1-3-06 | 广东稻种资源收集保护及优异种质挖掘与利用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 潘大建 李 晨 范芝兰 陈 雨 陈建酉 孙炳蕊 顾海永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12 | B01-1-3-07 | 柠檬产业化关键技术集成研发与应用 | 广东中兴绿丰发展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广东中兴绿丰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邓其海 曾继吾 孟祥春 钟 云 姜 波 易干军 丁 心 | 河源市科学技术局 |
13 | B01-1-3-08 | 南方优势特色水果的选育及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与推广 |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东莞职业技术学院 华南农业大学 | 尹金华 范 妍 罗华建 黄旭明 陈怀深 刘成明 罗 诗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14 | B01-1-3-09 | 水稻两迁害虫灾变规律及测报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 | 化州市农作物病虫预测预报站 广东省化州市气象局 化州市那务农业技术推广站 化州市同庆农业技术推广站 | 陈观浩 陈 冰 颜松毅 刘祖建 梁盛铭 陈蔚烨 董 城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15 | B01-2-3-01 | 花木跨区域规模化引种驯化与人居环境应用研究 | 棕榈园林股份有限公司 | 刘坤良 赵强民 谢 作 冯 冰 吴桂昌 刘信凯 赵珊珊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16 | B01-2-3-02 | 粤北山区雨雪冰冻灾害受损森林群落恢复技术 | 广东省天井山林场 | 梁东成 彭华贵 杨昌腾 黄春华 高华业 李芳华 周志平 | 广东省林业厅 |
17 | B01-2-3-03 | 粉单竹林高效培育及可持续经营技术 | 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周纪刚 徐 平 舒夏竺 陈红跃 黄竞中 邓仿东 牛晓楠 | 惠州市科学技术局 |
18 | B01-2-3-04 | 油茶优良品系引进及快速繁育技术应用 |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五季丰油茶科技有限公司 云浮市林业科学和技术推广中心 罗定市罗平苗圃场 | 奚如春 邓小梅 彭寿强 陈真权 练启岳 覃乙群 | 广东省教育厅 |
19 | B02-1-3-01 | 华南家蚕抗性种质资源鉴评、创新及新品种选育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吴福泉 肖 阳 李庆荣 刘新涛 邢东旭 杨 琼 李 丽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20 | B02-1-3-02 | 桑蚕重大疫病检测防控新技术的集成创新与应用 | 华南农业大学 | 刘吉平 杨吉龙 王永宾 魏建影 李香霖 曾 玲 曹 阳 | 广东省教育厅 |
21 | B02-1-3-03 | 水禽常发病防控技术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 华南农业大学 中山市动物卫生监督所 广东温氏食品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谢青梅 邹禄生 陈 丽 陈伟国 冀 君 毕英佐 吴志强 | 广东省教育厅 |
22 | B02-1-3-04 | 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与粪污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 | 汕尾宝山猪场有限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 中山大学 韶关学院 | 刘定发 林亲铁 彭国良 刘小红 谢水华 吴 伟 刘卫东 | 汕尾市科学技术局 |
23 | B02-2-3-01 | 中国南海贝类的采集与利用 | 广东海洋大学 | 杨 文 邝雪梅 蔡英亚 初庆柱 陈清香 李海燕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24 | B02-2-3-02 | 美洲鲥繁育及养殖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深圳市东方海科技有限公司 | 朱新平 潘德博 洪孝友 李凯彬 赵 建 李 俊 谢文平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局 |
25 | B03-0-3-01 | 食源性低聚肽应用研究与产业化 | 完美(中国)有限公司 中国食品发酵工业研究院 | 李子安 蔡木易 倪庆桂 喻 勤 李晓敏 张立欣 严建刚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26 | B03-0-3-02 | 广东出口玩具质量安全控制体系研究及其应用 |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玩具检测技术中心 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产品检测中心 | 黄理纳 刘崇华 蚁乐洲 方 晗 陈丽琼 李诗礼 董夫银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27 | B03-0-3-03 | 岭南特色果酒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广东十二岭酒业有限公司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暨南大学 | 郭正忠 白卫东 黄星源 邓毛程 刘功良 黄雪松 李 静 | 云浮市科学技术局 |
28 | B03-0-3-04 | 700英支超细高密纯棉色织面料的研究开发与应用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何小东 徐念祖 赵 阳 宋均燕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29 | B03-0-3-05 | 交联多孔树脂在羽绒加工中的应用及其新工艺 | 广东鸿基羽绒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嘉应学院 | 凌伟亮 黎 彧 李善吉 高 虹 向 华 凌伟忠 陈 杰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30 | B03-0-3-06 | 化妆品禁限用物质检测技术及标准化研究 | 广州质量监督检测研究院 | 陈立伟 党 华 罗海英 谢文缄 郭新东 冼燕萍 吴玉銮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1 | B03-0-3-07 | 新型票据防伪技术的研究及产业化 | 广东冠豪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黄阳旭 李 臻 奎明红 陈 浩 黄永贤 李海涛 梁冬梅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32 | B03-0-3-08 | 高纯度分子蒸馏单硬脂酸甘油酯及其复配物的研究与应用 | 广州嘉德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 徐怀义 马银官 汪 勇 张广文 何朝兵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3 | B03-0-3-09 | 多能复合热水系统优化节能关键技术及应用 | 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广东万和电气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 佛山市顺德区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 | 叶远璋 徐言生 徐旭雁 钟家淞 邹时智 孙颖楷 傅仁毅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34 | B03-0-3-10 | 基于纳米技术负离子超细旦功能聚酰胺6纤维的关键技术与产业化 |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 宋 明 严玉蓉 谌继宗 邱志明 禤建华 刘海敏 陈社任 |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
35 | B03-0-3-11 | 激光全息转印防伪印刷品 | 汕头东风印刷股份有限公司 | 谢名优 廖志敏 李治军 何兴万 张东亮 赵希华 |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 |
36 | B03-0-3-12 | 风味肉制品加工技术创新及产业化应用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广东裕丰食品股份有限公司 湘潭大学 华南农业大学 | 唐道邦 吴继军 余元善 徐玉娟 张业辉 李淦基 温 靖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37 | B03-0-3-13 | 果蔬类罐装食品饮料生产关键技术与装备 | 广州南联实业有限公司 | 张 聪 沈建华 黄佐鸿 苏继辉 李艳平 林立雪 方壮锐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8 | B04-0-3-01 | 工业污泥在燃煤电站中无害化和资源化处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市旺隆热电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 广东科立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殷立宝 马晓茜 毛庆汉 徐齐胜 廖宏楷 张 成 李德波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39 | B04-0-3-02 | 中压电缆振荡波局部放电双端检测及定位系统开发与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 西安交通大学 广州安电测控技术有限公司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江门供电局 | 马志钦 柯春俊 喇 元 余兆荣 彭发东 饶章权 陈锐民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40 | B04-0-3-03 | 大型汽轮发电机组不稳定振动快速抑制技术及工程实践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东南大学 广东国华粤电台山发电有限公司 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沙角A电厂 广东珠海金湾发电有限公司 | 高庆水 刘 石 杨群发 张 楚 杨 毅 邓小文 刘 英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41 | B04-0-3-04 | 高压直流阀冷系统运行和维护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 广州高澜节能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 吴文伟 钱 海 卢志敏 崔鹏飞 王海军 冷明全 吕金壮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42 | B04-0-3-05 | 大型燃煤机组除尘及细颗粒优化控制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沙角C电厂 华中科技大学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朱志飞 徐少波 陈前明 洪 亮 赵永椿 汤龙华 何秀礼 | 广东省粤电集团有限公司 |
43 | B04-0-3-06 | 变压器油在线监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 河南中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佛山供电局 | 付 强 林永平 陈天生 王立世 王梦君 张 丽 钱艺华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44 | B04-0-3-07 | 高压设备状态检测技术数字仿真与网络培训系统的设计开发及应用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陆国俊 王 勇 张显聪 覃 煜 杨 柳 黄炎光 肖天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45 | B04-0-3-08 | 自组织全域统一建模的输变电设备管控大数据平台研究与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威海欣智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谢善益 杨 强 梁成辉 范 颖 高 雅 杜双育 黄 勇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46 | B04-0-3-09 | 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现场特殊试验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苏州工业园海沃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新电电气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思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王 竣 夏谷林 周尚礼 陈 禾 楚金伟 陈 忠 周海滨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47 | B04-0-3-10 | 一种用于无烟煤锅炉燃烧高挥发分烟煤新型技术的开发及应用 | 云浮发电厂(B厂)有限公司 东方电气集团东方锅炉股份有限公司 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李瑞明 李灼贤 曾胜庭 刘泰生 胡文斌 闵宏斌 伍宇鹏 | 云浮市科学技术局 |
48 | B04-0-3-11 | 面向现代电网的继电保护维护若干技术问题研究及对策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 王世祥 钱 敏 王 玮 宋 华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49 | B04-0-3-12 | 高压直流输电控制保护功能逻辑优化研究与维护工具研制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超高压输电公司检修试验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深圳市睿臻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邬乾晋 陈晓鹏 张 楠 卢志良 刘 琳 蔡泽祥 周 全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50 | B04-0-3-13 | 引入介电响应理论的大型油纸绝缘变压器老化及受潮状况诊断新技术的研究及应用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西安交通大学 | 姚森敬 田 杰 余 鹏 张冠军 汪 伟 陈 潇 严玉婷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51 | B04-0-3-14 | 复合绝缘子运行特性及缺陷诊断关键技术研究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华北电力大学 广东汕头超声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张福增 李锐海 王国利 屠幼萍 廖一帆 曾向君 高 超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52 | B04-0-3-15 | 配网运行特征基因库与复杂故障诊断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科大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映翰通网络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粤恒电力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东莞供电局 | 余南华 李传健 李 瑞 陈炯聪 曾 强 盛 超 曾 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53 | B05-0-3-01 | 基于移动互联网模式的4G客户性能感知预判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林二维 叶 忠 杨辉宇 李永强 王 峻 黄健文 郑浩彬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
54 | B05-0-3-02 | 移动网络感知先进技术研究与应用--人口迁移监测管理的无线技术方法与应用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 季白桦 苗 岩 柯腾辉 匡荣杰 刘 潇 林 昊 戴 鹏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
55 | B06-0-3-01 | 可变焦全角采集大功率LED电脑摇头灯关键技术研发 | 广州市浩洋电子有限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 | 蒋伟楷 唐露新 彭颖茹 黄 成 陈 辉 陈文峰 陈晓清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56 | B06-0-3-02 | 电动汽车电池热管理系统和电控压缩机节能控制技术 | 惠州市德赛西威汽车电子有限公司 | 钟启兴 刘朝晖 陈 震 曹以建 付 源 罗作煌 薛新超 | 惠州市科学技术局 |
57 | B06-0-3-03 | 低成本传感器定位导航及运动规划技术在服务机器人中的应用 | 深圳市银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张建中 张国栋 吴万水 肖双良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58 | B06-0-3-04 | 基于智能检测的电能质量控制与用电管理关键技术及应用 | 广东雅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邓大智 汤晓宇 雷 刚 张 静 张振环 龙 斌 孟 军 | 河源市科学技术局 |
59 | B06-0-3-05 | 相控阵扬声器系统 | 广州市迪士普音响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大学 | 王齐祥 彭妙颜 胡 晓 钟恭良 王 恒 曾维坚 冯 杰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60 | C06-0-3-01 | 高端全自动表面贴装成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 | 华南理工大学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日联科技有限公司 东南大学 中国科学院自动化所 | 胡跃明 高红霞 袁 鹏 陈 安 刘 骏 吴忻生 刘海明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61 | B07-0-3-01 | 面向大数据的数据中心的创新和应用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联勤部司令部 中国人民解放军75200部队司令部 | 陈 沛 甘玉玺 雷 婷 田学锋 李 华 施丽萍 王厚华 | 广州军区联勤部 |
62 | B07-0-3-02 | 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的可信计算关键技术应用 | 广东金赋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任泳谊 魏 革 薛立徽 刘 丹 刘超群 代 彪 谭亮亮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63 | B07-0-3-03 | 智慧公共照明管理系统 | 广州中国科学院软件应用技术研究所 | 袁 峰 李 引 余 方 唐欢徕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64 | B07-0-3-04 | 电力行业信息化项目评测系统平台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信息中心 | 魏理豪 王 甜 艾解清 邹 洪 陈 军 李伟清 黄巨涛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65 | B07-0-3-05 | 电信运营商融合计费系统 | 深圳天源迪科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周发军 汪东升 丁 权 向际卓 赵志强 丁 洁 廖小荣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66 | B07-0-3-06 | 政府重点(列管)车辆监控营运中心中山应用示范系统工程项目 | 广东长宝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罗建国 彭朝乐 许哲峰 付柏顺 苏 坤 何 冬 黄 河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67 | B07-0-3-07 | FP-538K打印机研发及产业化 | 新会江裕信息产业有限公司 | 李国育 林丽娟 古丽洁 成亚雄 卢国钊 冯家力 谢昭衡 |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
68 | B07-0-3-08 | 行业数据云通用的同步枢纽与大数据联合体平台 | 广东省建设信息中心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 | 杨海涛 王正华 徐 飞 阮镇江 杨 鹏 牟玉波 夏兰亭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69 | B07-0-3-09 | 中国电信多网互信系统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 | 陈南方 梁宁宇 邓艳梅 曾春香 刘军民 | 广东省通信管理局 |
70 | B08-0-3-01 | 双金属复合结构核电站用空调设备关键技术 | 广东吉荣空调有限公司 | 林小茁 姚如生 陈镇凯 林标新 陈文煜 郑泽顺 林哲明 | 揭阳市科学技术局 |
71 | B08-0-3-02 | 高强度钢板件精密级进模虚拟制造技术及产业应用 | 广东科龙模具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 叶福源 夏琴香 邱遵文 张世平 陈志平 徐 腾 赵学智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72 | B08-0-3-03 | 陶瓷薄砖自动液压机 | 佛山市恒力泰机械有限公司 | 彭沪新 韦峰山 余锐平 陈保伟 温怡彰 罗成辉 韦发彬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73 | B08-0-3-04 | 舰船用水冷冷水机组关键技术及应用 | 广东申菱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 陈 华 欧阳惕 邱肇光 邱育群 张学伟 李敏华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74 | B08-0-3-05 | 工业油罐全方位自动清洗、搅拌与油泥处理装置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茂名市鹰鹏机电设备有限公司 茂名市生产力促进中心 | 蔡业彬 黄崇林 何宏鹰 曾钦繁 李瑞芳 吕广红 陈 强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75 | B08-0-3-06 | 高效节能陶瓷砖成型技术与装备 | 广东科达洁能股份有限公司 | 罗祖高 周祖兵 王忠岐 钟 琳 余 弦 张年和 许 晗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76 | B08-0-3-07 | 变频超高压微雾加湿机 | 东莞市丰远电器有限公司 | 徐丰彩 黄康荣 谢 晋 徐利民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77 | B08-0-3-08 | SP 型底装料立式多用炉热处理生产线 | 广东世创金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董小虹 陈志强 王桂茂 苏宇辉 梁 航 梁先西 吴友维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78 | B08-0-3-09 | XK2735/H-180型定梁门动式五面体数控龙门镗铣床 | 广东领航数控机床股份有限公司 | 贲薇婷 张国平 欧永刚 吴甲东 尤 军 陈东弟 王 柯 | 揭阳市科学技术局 |
79 | B08-0-3-10 | 不锈钢制品绿色制造工艺及自动化生产线共性技术研究与产业化应用 | 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 陈育贵 李伟光 梁卫民 顾世石 余敬源 陈丕立 王勇杰 | 云浮市科学技术局 |
80 | B09-0-3-01 | 新型涂层无粉橡胶手套生产关键技术创新与产业化 | 岭南师范学院 湛江嘉力手套制品有限公司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冯宗财 罗勇悦 何大民 汪德凤 宋秀美 高利军 王风光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81 | B09-0-3-02 | 环保型数码印花彩色热升华墨水 | 珠海保税区天然宝杰数码科技材料有限公司 | 田永中 杨秋艳 陈奕雄 | 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82 | B09-0-3-03 | 复合催化剂技术制备高稳定超级增粘无色松香树脂 | 广东科茂林产化工股份有限公司 | 范德明 曾广建 徐社阳 陈就记 杨相立 | 肇庆市科学技术局 |
83 | B09-0-3-04 | 高性能钛酸锂负极材料及其动力电池的研究和制备 | 东莞市迈科科技有限公司 天津大学 | 张新河 赵 玲 王振勇 何 峰 唐致远 苏方远 王利娟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84 | B09-0-3-05 | 高性能环保节能型UV油墨的研究应用与产业化 | 中山市中益油墨涂料有限公司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 皮阳雪 陈海生 陈显颂 包 勇 郑 新 郑敬尉 陈景文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85 | B09-0-3-06 | 乳化炸药生产新工艺 | 广东华威化工集团有限公司 | 饶森宏 张 弦 潘天烘 巫卓东 钟远军 杨柳文 钟利强 | 梅州市科技局 |
86 | B10-0-3-01 | 一种提高陶瓷砖防滑性能工艺的研究 | 东莞市唯美陶瓷工业园有限公司 | 王永强 陈志川 王彦君 杨福伟 肖 艳 彭转林 罗荣飞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87 | B10-0-3-02 | 石油钻井泥浆泵复合氧化锆陶瓷缸套材料 | 广东东方锆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陈仲丛 王国营 张中平 许小军 张世平 赖建辉 |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 |
88 | B10-0-3-03 | 车用耐高温锂离子电池隔膜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佛山市金辉高科光电材料有限公司 佛山佛塑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吴耀根 蔡朝辉 廖凯明 张 伟 王松钊 邱钧锋 陈志雄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89 | B10-0-3-04 | 汽车专用塑胶复合材料的研发及应用 | 中山市点石塑胶有限公司 | 侯筱华 王 毅 王 可 谭永平 闫 桂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90 | B10-0-3-05 | 太阳能电池用高性能银粉 |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唐 浩 吴海斌 彭建雄 宋永生 罗文忠 杨超勤 孔祥冬 | 肇庆市科学技术局 |
91 | B10-0-3-06 | BN型低损耗高压圆片陶瓷电容器 | 汕头高新区松田实业有限公司 | 林 榕 黄瑞南 黄 哲 叶 邦 胡 勇 谢冬桔 |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 |
92 | B10-0-3-07 | 抗湿滑性和抗冰滑性橡胶材料的研究与产业化 | 广州市邦尔福鞋材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 景玉峰 贾志欣 任安强 刘 芳 贾德民 王小萍 陈勇军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93 | B10-0-3-08 | 人造岗石高仿真生产技术 | 万峰石材科技有限公司 | 肖绍展 涂 杰 林志伟 李 勇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94 | B10-0-3-09 | 环保型有机无机杂化高硅丙烯酸乳液合成开发及应用 | 广东华兹卜化学工业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 焦利勤 文秀芳 皮丕辉 蔡 森 蔡智奇 王方圆 魏婷婷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95 | B10-0-3-10 | 超耐磨高硬度全抛釉制备技术及产品开发 | 广东宏威陶瓷实业有限公司 广东宏陶陶瓷有限公司 | 陈华强 陈建忠 黄广金 欧家瑞 王 勇 刘海光 卢广坚 | 清远市科学技术局 |
96 | B11-0-3-01 | 建筑构件耐火性能评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州市建筑材料工业研究所有限公司 | 杨 展 刘建勇 林玩君 赵 侠 凌 翩 易爱华 吴 欣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97 | B11-0-3-02 | 实现安全供水的管网布局优化与改造诊断技术 | 广州市自来水公司 浙江大学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广东工业大学 广州市水质监测中心 | 许 刚 袁永钦 程伟平 龙志宏 王东升 王志红 陈伟雄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98 | B11-0-3-03 | 大断面泥水平衡式矩形顶管掘进机研究与应用 | 广东省基础工程集团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 钟显奇 邹思源 余剑锋 黎东辉 林哲雄 莫海鸿 房营光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99 | B11-0-3-04 | 广州富力盈凯广场工程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中国建筑第四工程局有限公司 中建四局第一建筑工程局有限公司 | 张 明 令狐延 袁茂生 袁 成 李新刚 王 皓 梁 森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100 | B11-0-3-05 | 人工砂混凝土材料设计与工程应用研究 | 广东省长大公路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理工大学 | 曹亮宏 沈卫国 孙江涛 陈跃先 王桂明 林 洲 麦伟雄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
101 | B11-0-3-06 | 新型墙体材料专用砌筑水泥的中试研究 | 广州工程总承包集团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市番禺区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中心 广州石井力展新型建筑材料有限公司 广州穗建工程质量安全检测有限公司 | 梁湖清 陈 伟 郭文瑛 杨医博 张昌荣 黄瑞英 陈 光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102 | B11-0-3-07 | 人工砂特性及人工砂高性能混凝土研究与应用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广东水电二局股份有限公司 | 王立华 杨永民 宋光明 刘 佳 陈理达 谢立国 汪永剑 | 广东省水利厅 |
103 | B11-0-3-08 | 河道数字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省水文局佛山水文分局 | 胡建文 钟 永 杜文印 李远青 刘幼萍 郭志强 向 亮 | 广东省水利厅 |
104 | B11-0-3-09 | 动力测试在营运公路桥梁基桩安全技术状况评估中的应用技术研究 | 广东华路交通科技有限公司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建筑研究所 珠海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测站 | 鲁昌河 陈思文 彭立才 刘建磊 胡圣江 潘 玲 罗志光 | 广东省交通运输厅 |
105 | C11-0-3-01 | 整体热挤压式挂车桥 | 广东富华重工制造有限公司 | 王元忠 吴志强 张清海 吴世枢 王景刚 马 勇 杨 勇 |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
106 | B12-0-3-01 | 废旧电池(含镍钴锰)资源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与示范 | 广东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湖南邦普循环科技有限公司 | 李长东 余海军 周汉章 李和敏 欧彦楠 谢英豪 谭静进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107 | B12-0-3-02 | 湛江湾海域环境容量研究 | 湛江市海洋与渔业环境监测站 河海大学 | 杨 锋 王冼民 梁晓军 黄一平 黄履才 叶健欣 吴银笑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108 | B12-0-3-03 | 车载多传感器城市街景移动测量系统 | 广州市城市规划勘测设计研究院 首都师范大学 | 李长辉 钟若飞 宋 杨 黎树禧 林 鸿 丘广新 欧海平 |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
109 | B12-0-3-04 | 广州城市地质调查 |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广东省佛山地质局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 中山大学 | 庄文明 黄宇辉 杜海燕 林小明 李文胜 陈国能 刘千红 | 广东省地质局 |
110 | B12-0-3-05 | 广东粤北地区锡铅锌多金属矿评价 | 广东省地质调查院 广东省地质局第三地质大队 广东省地球物理探矿大队 | 肖光铭 邸 文 陈武钦 李水林 唐 铿 徐义洪 曾达旺 | 广东省地质局 |
111 | B12-0-3-06 | 换流站/变电站可听噪声控制技术研究与工程应用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合肥工业大学 桂林电力电容器有限责任公司 深圳中雅机电实业有限公司 特变电工衡阳变压器有限公司 | 黄 莹 黎小林 李志远 关 雷 黄 成 旷冬伟 方庆川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112 | B12-0-3-07 | 基于智能云架构的地理信息平台技术研究及在广东省的应用 | 广东省国土资源技术中心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广东省地图院 武大吉奥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曾元武 吴永静 练 栩 蔡娟娟 陈泽鹏 陈鑫祥 郑敏辉 |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
113 | B12-0-3-08 | 广东地区粪便污水、垃圾渗滤液与城市污水同步脱氮除碳的工艺调控与工程应用 | 广州大学 广州市净水有限公司 | 石明岩 何康生 罗 刚 胡晓东 张鸿郭 曹勇锋 李江鹏 | 广东省教育厅 |
114 | B12-0-3-09 | 资源开发与生态协调的土地整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中山大学 广东省土地开发储备局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华南农业大学 | 曹小曙 宁晓锋 苏少青 陈子平 李永涛 黄晓燕 沈志宏 | 广东省教育厅 |
115 | B13-0-3-01 | 国境口岸媒介生物及其携带病原体监测、检测及综合防治平台的建设 |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山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辽宁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岳巧云 宋锋林 邱德义 刘春晓 李 蓉 何建安 史 蕾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116 | B13-0-3-02 | 口岸重点关注传染病检测试剂研制和应用 |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广东国际旅行卫生保健中心(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口岸门诊部) | 黄吉城 张建明 师永霞 李小波 郑 夔 吴 健 钟玉清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117 | B13-0-3-03 | 职业接触限值标准检测方法研究 | 广东省职业病防治院 | 黄淑莲 吴邦华 张子群 阮小林 黄振侬 谢玉璇 叶能权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118 | B14-0-3-01 | 超声在缺血性脑血管病诊疗中的应用系列研究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广州医学院荔湾医院 | 熊建群 石宇文 杨延灵 高 聪 殷建瑞 傅 贤 祁 风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119 | B14-0-3-02 | 钠通道SCN1A基因表达调控研究及其在癫痫诊断中的应用 |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 龙跃生 廖卫平 赵绮华 董朝飞 曾 涛 刘晓蓉 石奕武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120 | B14-0-3-03 | 广东省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临床特征及基因多态性研究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州医科大学 | 聂玉强 周永健 李瑜元 曹 杰 杜艳蕾 曹创裕 杨 辉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21 | B14-0-3-04 | 多层CT灌注成像与MVD表达结合对肺内良恶性肿块诊断的应用研究 | 汕头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深圳市光明新区人民医院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哈尔滨市第一医院 | 马树华 贾宝辉 谢 磊 乐洪波 欧阳庆 戴 旭 肖毅锋 |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 |
122 | B14-0-3-05 | HER-2、血管靶向肽GX1等蛋白表达在胃癌治疗中的研究 |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南方医科大学 | 陈 斌 陈 蓓 郑积华 罗荣城 张为民 陈锦章 李宝丰 | 广州军区联勤部 |
123 | B15-0-3-01 | 膀胱癌的相关发病因素及对策 | 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 | 钟惟德 何广宁 毕学成 何慧婵 江福能 戴奇山 邹 钧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24 | B15-0-3-02 | 个体化MACI技术的研发及其在关节软骨缺损治疗中的应用 | 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 关节动力安达(天津)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王大平 陆 伟 熊建义 朱伟民 刘晓华 段 莉 陈洁琳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25 | B15-0-3-03 | 荨麻疹的发病机制和治疗的研究及推广应用 | 广州市皮肤病防治所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朱慧兰 李润祥 梁碧华 李振洁 龚业青 黄雪梅 林 玲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26 | B16-0-3-01 | 三七总皂苷对心梗后左室重构的改善作用及机制研究 | 广州市中医医院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广东省生物制品与药物研究所 汕头大学医学院 | 郭洁文 杨 敏 任 斌 符永恒 邱光清 邓志军 李丽明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27 | C16-0-3-01 | 制备抗病毒口服液的方法 | 广州市香雪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 连林生 康志英 符方非 刘国宏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28 | B17-0-3-01 | 头孢呋辛酯合成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立国制药有限公司 | 许伟龙 曾建江 楼秋霞 谢利民 陈开明 王坤火 李文威 | 河源市科学技术局 |
129 | B17-0-3-02 | 无菌微粉制造关键技术的研发及其在头孢粉针剂中的应用 | 广州白云山天心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药学院 | 陈昆南 谭胜连 林华庆 傅红燕 闵翠娥 司徒小燕 黄粤东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30 | B18-0-3-01 |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ATM外包服务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 广州穗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 陈振光 吴海琪 伍凯亮 李田胜 彭瀚文 严永钊 陈俊东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31 | B18-0-3-02 | 养老服务业标准体系及服务质量评价方法建立与应用 | 广东省中山市质量技术监督标准与编码所 中山市民政局 广东省中山市质量计量监督检测所 | 谢 军 万雨龙 谭贵良 杨晓鹏 何素虹 程 浩 容伟结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132 | B18-0-3-03 | 广东省2000国家大地坐标框架的建立及实时服务 | 广东省国土资源测绘院 | 林良彬 许耿然 徐 天 周旭斌 林 铁 刘文建 陈长波 | 广东省国土资源厅 |
133 | B18-0-3-04 | 广东市县科技进步监测分析研究及应用 |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 | 曾乐民 陈丽佳 袁 永 李 奎 李妃养 廖晓东 李金惠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134 | B18-0-3-05 | 广东区域农业产业技术需求研究与应用 |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 | 罗广宁 廖巧霞 肖田野 吴晓青 孙 娟 余 嘉 刘桂兰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特等奖
项目名称:广州开发区科技企业孵化器集群创新实践
获奖单位: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广州火炬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
广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与广州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出口加工区、广州保税区及中新广州知识城管委会合署办公,统称“广州开发区”。在21世纪初,面对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压力,广州开发区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科技企业孵化器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是转型升级的强劲驱动力。由此,他们将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和方式的重要抓手,以硬件载体建设为突破口,探索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的孵化器,同时持续完善孵化政策环境和服务体系,逐渐走出了一条以“投资主体多元化、孵化生态平台化、孵化体系链条化、资源链接国际化”的孵化器“四化”发展新路子,形成“内生孵化、外延孵化、协同孵化”三大企业孵化新模式。
在探索实践中,完善的政策环境、充满活力的社会资本和持续不断的创新实践是推动广州开发区孵化器集群发展的要素。具体创新做法包括:一是在孵化器发展过程中,管委会和广州火炬中心注重扮演“参与者”和“引导者”的角色,营造国内一流的孵化器投资发展环境;二是广州开发区坚持孵化器市场化、专业化的发展方向,塑造出达安创谷、视源电子信息创新园、冠昊生命健康园、华南新材料产业园等一批市场化程度高、机制灵活的民营孵化器,成为全国社会资本建设孵化器代表区域;三是通过推进创新创业资源配置国际化,发展新型孵化平台。
建区17年以来,全区科技企业孵化器数量由1998年的1家增加到45家;孵化面积由1.1万平米扩张到360万平米;有2148家在园企业、837家毕业离园企业和12家上市公司;集聚了1名诺贝尔奖获得者、50名中组部“千人计划”人才、12个广东省创新科研团队、近万名海内外创业人才;建有20多个国家级创新平台、70多个省级创新平台、500多家研发机构,已成为华南最大的孵化器集群,有力推动了全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创新能力提升,成为全省孵化器创新发展的先行区域,该实践模式对我省创新载体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借鉴和推广意义。
突出贡献奖
拟奖人1:曹 镛
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曹镛,男,1941年10月出生,湖南长沙人。1965年12月毕业于原苏联列宁格勒大学化学系,1975年开始在中科院化学研究所有机固体研究组(室)从事有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1987年获东京大学化学系理学博士,1988年后在美国继续从事相关领域研究。1999年至今在华南理工大学工作,担任高分子光电材料及器件研究所所长。2011~2013年担任发光材料与器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
曹镛带领他的团队始终坚持基础与应用并重、材料与器件并重的研究方针及构建模式,在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材料与器件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原创性成果。合成D-A主链型及含硒、硅芳杂环等发光共轭聚合物,提出了聚合物光伏材料带隙窄化、提高迁移率、能级调控等方面的新思路;发现使用水/醇溶性共轭聚合物作为阴极修饰层可大幅降低高功函数稳定金属电子注入势垒,实现高效电子注入;在国际上首次实现用银胶做阴极的全印刷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及全色发光显示屏,部分成果实现技术转移;在国内首次报道了基于新型氧化物TFT技术的全彩色和柔性可弯曲AMOLED显示屏;报道了一种在当时少数可以达到5%能量转换效率的异质结聚合物太阳电池新型含硅杂环给体材料,提出用水/醇溶性共轭聚合物作为聚合物太阳电池收集阴极修饰层的思路,成为通过界面调控提高聚合物太阳电池能量转换效率的新途径;在国际上率先报道了能量转换效率超过8%及9%的单结异质结聚合物太阳电池,有关成果入选科技部基础研究中心组织评审的2012年度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曹镛院士入选Thomson Reuters (ISIWeb of Knowledge)公司公布的全球2014年和2015年高被引科学家名录(材料学科)。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2项和省部级一等奖2项。
曹镛学风严谨,重视源头创新。他根据国家的重大需求和国际科学发展,敏锐捕捉学科发展前沿,根据国家及广东省经济发展需要,坚持光电所研究特色,将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化学与物理、材料与器件研究相结合,带动并支持年轻教师与学生成长,推进基础研究成果的技术转移。他创建和培养的省内第一个有机/聚合物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及系统集成的研究团队,引领和推动了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材料与器件研究迈上了新的台阶,为该领域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些创新性贡献得到了国际学术界的高度认同与跟进,团队已经成为高分子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研究领域国际领先团队之一。
拟奖人2:周福霖
工作单位:广州大学
周福霖,男,1939年6月出生,广东潮阳人。1963年毕业于湖南大学工民建专业,1983年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土木系研究生毕业。历任机械工业部第四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主持全院土建设计与研究工作)、联合国工发组织隔震技术顾问、华南建设学院副院长,现任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周福霖院士是我国著名抗震、隔震与减震控制领域专家,对我国结构隔震减震控制技术体系的建立、应用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1993年,他主持在汕头建成我国首栋“橡胶支座多层隔震住宅”,将地震反应降低至传统房屋的1/4~1/8,被联合国工发组织评价为“世界隔震技术发展的第三个里程碑”;1994年,在华南建设学院倡导创建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使之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现代化实验研究基地、广东省地震工程与应用技术重点实验室、隔震减震控制与结构安全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首创我国“多层房屋隔震”新技术,率先提出“结构消能减震”的理论和技术,创立了“房屋隔震、减震控制”新体系,量大面广地应用于我国及世界住宅房屋建筑;主编了我国第一部《叠层橡胶支座隔震技术规程》;带领团队主编完成《橡胶支座》国家标准;出版专著《工程结构减震控制》,建立了我国结构隔震与减震控制理论体系、试验研究和设计方法,使我国结构设计方法从单纯采用抗震一条途径转变为抗震与隔震减震两条途径。
周福霖院士强调科研要发扬团队精神,反对急功近利。“真诚守信,务实求真,锲而不舍”是他的座右铭和人生准则;“为人类建造大地震时安全的房屋”则是他的理想和人生目标。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团队的多项科研和设计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其成果已应用于省内外多项工程。团队承担了我国核电站隔震保护技术的研究、港珠澳大桥桥梁隔震设计工程应用型研究;在广州塔建设中采用世界首创的混合振动控制新技术,使塔顶的风振减少40%-50%;采用隔震技术对古文物进行保护,开辟了古文物地震保护的新途径;在汶川地震中,采用安全、有效的隔震减震新技术,先后完成灾区多栋学校、医院、幼儿园、安置民房等面积近三十万平米的隔震建筑和建筑鉴定加固任务,为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作出重大贡献。
一等奖
项目名称:功能纳米材料与低维物理的应用基础研究
完成单位:中山大学
主要完成人:杨国伟、刘璞、李红波等
“功能纳米材料”是指具有特定功能(如力、热、光、电、磁、气敏性等)的纳米材料,属于物理学与材料科学交叉的国际科学前沿领域。该项目在功能纳米材料与低维物理的应用基础方面取得成果如下:
1.首次报道所发展的多种独特的功能纳米材料制备新方法,如高纯水电化学沉积和外场辅助液相激光熔蚀等,制备出系列新型功能纳米材料,并且将所制备纳米材料应用于构筑新型原理型纳米器件,探索了这些新型纳米材料在新能源器件和高性能气敏传感器等领域的重要应用。
2.首次报道多种奇异纳米结构所展现的新奇物理效应,深入研究了这些新纳米效应背后的物理机制,从而增进了人们关于低维纳米材料的物理学认知,为探索其进一步的可能应用提供了科学基础。
3.建立了普适性的低维纳米材料生长和相变的热力学理论,并将其应用于量子点、量子环、纳米线等的生长和相变研究,首次报道了许多纳米尺度下的奇异生长行为,为材料学家跨过传统“炒菜”方式制备研究,有目的地设计新型纳米材料提供了理论工具。
研究成果被国际同行公认为是“液相激光熔蚀纳米制备”领域的领导者之一,在碳纳米结构制备方面做出了先驱性贡献。10篇代表性论文发表在国际应用物理和材料物理与化学类著名学术刊物上如Nature Communications, Advanced Materials, Nano Letters等,平均SCI影响因子大于14,SCI他引570次;20篇主要论文平均SCI影响因子大于9,SCI他引880次。
实验室设备1
项目名称:高性能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设计、可控合成及其器件组装研究
完成单位:中山大学
主要完成人:童叶翔 李高仁 卢锡洪等
项目属于物理化学学科,是纳米储能材料和超级电容器器件研究的国际前沿课题。超级电容器是介于二次电池和传统电容器之间的一种新型储能装置,它具有功率密度高、充放电速度快、使用寿命长、工作温度范围宽、对环境无污染等优点,是最有希望的绿色能源之一,但其能量密度与循环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升。该成果针对如何在保持高功率密度下提高储能材料的能量密度这一关键科学问题,开展了大面积可控制备低成本、高性能纳米储能材料和超电容器件研制的原创性研究。主要科学发现点如下:
1.创新性地发展了电化学界面限域反应可控制备一维MnO2基储能材料的新思路,显著提高了MnO2基储能材料的电子传输与离子扩散速率,实现了MnO2基储能材料的高容量、高倍率及高稳定性。
2.针对金属氮化物储能电极寿命差的问题,提出并发展了一种普适性强的碳壳稳定策略拓宽金属氮化物电极在水系电解液中应用。
3.提出以改性金属氧化物纳米材料为正极、钒氧化物为负极,拓宽了柔性固态电容器的工作电压,设计了多款能量密度高的锰基非对称柔性固态超电容储能器件。
4.通过纳米结构优化策略,构筑具有大比表面积和多孔道结构,显著提高了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比电容及倍率性能。
近5年来在国际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SCI收录论文38篇,9篇论文进入ESI高被引用论文。10篇代表性论文影响因子总和为130.607,SCI他引总数1116次,其中单篇论文最高SCI他引245次,5篇论文SCI他引超过100次。
项目名称:猪基因突变技术创新及基因修饰猪模型的建立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等
主要完成人:赖良学 樊娜娜 杨化强 等
该项目属于生命科学生物学中的动物模型研究领域。自2007年起,该团队聚焦大动物基因修饰技术研究及基因修饰动物模型的建立工作,并在此基础上获得了亨廷顿疾病模型猪和OG2转基因模型。主要研究成果如下:
1. 首次获得了iPS克隆猪,为基于iPS进行基因修饰大动物的制作打通了技术路线。
2. 首次将锌指核酸酶介导的基因打靶技术应用于猪基因修饰,使猪体细胞打靶效率由10-6提高到4%,实现了对大动物高效基因打靶。
3. 首次将2A序列介导的多基因转移技术应用于猪基因组修饰,成功获得了四色荧光猪,并实现了多个外源基因在动物体内的高效协同表达。
4. 成功获得了人类亨廷顿舞蹈症的转基因猪模型,并首次在亨廷顿舞蹈症的动物模型大脑中发现与人类亨廷顿舞蹈症患者脑中类似的神经细胞凋亡现象。
5. 获得了OG2转基因猪模型,为研究胚胎发育和追踪干细胞的多潜能性提供了带有标记的工具猪模型。
该项目在Cell Research(细胞研究)、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人类分子遗传学)等杂志上发表论文5篇,其中发表在Human Molecular Genetics(人类分子遗传学)的论文被选为封面文章刊出。论文被SCI数据库论文总引用149次。项目在大动物基因修饰技术方面所取得的突破及所获得的动物模型将进一步促进基因修饰大动物作为生物医药模型的研究,推动生物医药业的发展。图1 iPS克隆猪
项目名称:泌尿系统恶性肿瘤的基因组学研究
完成单位: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等
主要完成人:蔡志明、王 俊、桂耀庭等
该项目属肿瘤学相关基础研究领域。近10年来,该项目组采用二代测序等技术,探索泌尿系统肿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取得主要成果包括:
1. 首次系统解析膀胱癌基因组并阐释其发生的新机制。首次在单种肿瘤发现了多个染色质重塑基因的抑癌作用,提示染色质重塑异常是肿瘤发生的共同特征之一。
2. 首次在单细胞水平揭示肾癌瘤内异质性与放化疗耐受性的分子基础。分析发现不同癌细胞之间共同祖先突变极少,具有多克隆起源特征,为解释肾癌放化疗耐受提供了直接的理论证据,并从单细胞水平为肾癌个体化治疗提供了更为精准的遗传突变信息。
3. 首次发现肾癌发生相关新基因BAP1(乳腺癌基因相关蛋白-1)。BAP1突变患者预后不良,可作为肾癌预后判断的新靶标。
4.研制出膀胱癌尿液无创检测芯片。用于膀胱癌无创检测,尿液检出灵敏度为97.5%、特异性为95.5%,检出率提高30%以上,单次可筛查万例标本,据此启动“全球百万例膀胱癌高危人群筛查”多中心合作项目。
5. 建立世界最大的泌尿系肿瘤生物样本库和黄种人多组学数据库,孵化159个项目。
该项目发表SCI论文57篇,总影响因子368.78。代表论文10篇,包括《Nature Genetics》(自然遗传学)2篇,《Cell》(细胞)1篇,总影响因子115.55分,他引613次;获授权专利8项。
项目名称:Cl-通道对脑血管重构的作用及其机理研究
完成单位:中山大学
主要完成人:关永源 周家国 王冠蕾等
该研究属基础医学心血管药理学领域。脑卒中是高血压的主要并发症,在我国脑卒中发病率居世界第一位;脑血管重构是脑卒中的关键病理性变化,但机理不明。项目组对Cl-通道在脑血管重构中的角色及分子机理进行系列研究,获得主要原创性成果如下:
1.首次证实TMEM16A是脑血管平滑肌细胞Ca2+激活Cl-通道的分子基础。
2.在国际上率先阐明TMEM16A Cl-通道对脑血管重构的作用及机理。
3.首次证实ClC-3编码血管平滑肌细胞容积调节性Cl-通道(VRCC),沉默或过表达ClC-3可分别阻断或增加低渗引起的容积调节Cl-电流(ICl.vol)及Cl-的跨膜转运;特异性ClC-3抗体可完全阻断ICl.vol,证实ClC-3是血管平滑肌细胞上VRCC的分子基础。
4. 率先阐明ClC-3 Cl-通道对脑血管重构的作用及机理。
5.首次证实用于二级预防脑卒中的他汀类药物通过抑制ClC-3 Cl-通道,阻止脑血管重构发生。为认识他汀类药物治疗高血压和脑卒中提供了一个重要的新机理,为治疗高血压和脑卒中提供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该项目研究工作在《Circulation》、《Circulation Res》、《Hypertension》等国际心血管研究领域的顶尖杂志发表论文35篇,其中10篇IF>5.0,其中4篇IF>10.0,1篇IF>15.0;19篇主要论文被SCI收录论文他引共269次,单篇最高他引为48次。本项目的研究成果首次从Cl-通道这一崭新角度阐明了高血压发展过程中脑血管重构的作用分子基础;不但揭示了Cl-通道及其相关蛋白与脑血管重构的内在联系,而且为防治高血压脑血管重构及脑卒中新药研发的新靶点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项目名称:射频系统的小型化与低功耗研究
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等
主要完成人:章秀银 薛 泉 胡斌杰等
该项目围绕移动互联网和无线智能硬件的发展趋势,针对无线设备中射频部分面临的小型化和低功耗挑战,从射频电路单元、器件以及模块组件三个层面进行研究,目的是减小基站、手机等无线设备中射频部分的体积并提升续航待机时间,进而为绿色通信及移动通信行业节能减排提供技术支撑。主要成果如下:
1.在射频电路单元层面,率先建立了基于虚拟端口的谐振分析理论方法,通过添加虚拟端口简化了谐振单元的等效电路,求出了谐振频率的近似解析解,克服了经典分析方法难以得到复杂结构的谐振频率解析解的缺陷。由此提出了一系列紧凑型谐振电路单元,为多种类型电路的设计奠定基础。
2.在射频器件层面,提出了频率选择性耦合的概念,并以简单的电路实现了零耦合、多频耦合及频率捷变耦合等多种耦合形式,由此设计了系列小型化多频、可重构、宽阻带滤波器。
3.在射频电路模块与组件方面,提出了多器件融合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将多种功能融合到一个器件。通过分析电路传输函数发现可把滤波电路与其他无源器件融合,设计的多功能无源电路模组尺寸减小约30%;把滤波电路与功放等有源电路融合,整体的功率附加效率提高5%-10%。
共发表SCI论文83篇,IEEE汇刊长文19篇。20篇主要论文和10篇代表作分别被SCI他引678和412次,得到国际同行广泛关注及跟进研究。成果已应用于北斗导航和移动通信系统。
小型化多功能射频器件
项目名称:南方特色果蔬贮运保鲜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
主要完成人:段学武 蒋跃明 李雪萍等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水果和蔬菜生产国,但我国果蔬采收后普遍存在品质下降快、腐烂严重、滥用化学杀菌剂和保鲜剂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团队系统深入研究了果蔬采后品质劣变的机理,研创了十余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减少果蔬腐烂和保持品质的绿色保鲜关键技术。主要技术发明如下:
1.发明了应用无毒的盐酸聚六亚甲基胍(PHMG)等防治柑桔果实酸腐病的新技术;创新了水果采后烟剂型保鲜处理工艺;发现了多种对水果采后真菌有强烈抑制作用的生物源物质,研创出防治水果采后腐烂的生物保鲜技术,减少化学杀菌剂使用量30%-50%。
2.在研究特色果蔬采后品质劣变机制基础上,研发出利用信号分子(1-MCP、NO和AiBA)原理延缓果蔬衰老和诱导耐冷性的专项保鲜技术,使果蔬保质期延长了60%以上。
3.针对南方特色水果采后腐烂严重和保鲜期短等突出技术难点,在系统研究果实采后生理、生化和病理特性的基础上,集成了由抗衰老技术、生物源保鲜技术、温湿度控制技术和预冷技术的水果综合保鲜技术,使果实保鲜期比传统方法延长了60%以上。
该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24件;发表论文/专著章节94篇,其中SCI收录论文85篇。项目技术已在我国广东、福建、广西、海南、浙江、江苏等省推广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技术应用
项目名称:南亚热带典型林分提质增效关键技术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等
主要完成人:傅声雷 唐洪辉 林永标等
该成果属森林生态学技术领域。
我国亚热带区域人工林面积占全国人工林的46%,但存在着种类单一、结构简单、抗逆性差等问题。因此,发展合理的人工林经营管理技术、提高林地生产力和增强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重大的现实意义。该项目围绕典型人工林“提质增效”这一主题,利用林学、生态学和土壤学的原理和方法,在广东鹤山创建了“森林生态系统野外控制实验研究平台”,设计了大规模、多处理、有重复的“多样性梯度”、“垂直生态位”和“水平生态位”等野外控制实验,阐明了人工林提 质增效的必要性。
通过对96种阔叶乡土树种的生长适应性、定居策略、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等的综合分析,筛选出16种可用于低效林林分改造的优良阔叶乡土树种及其相应的配置方案,提出了复合权重树种综合评价、去化感促定植、基于叶芽调控苗木定向培育、林隙调控促定居等技术,应用于马尾松林、相思林、杉木林和桉树林等典型人工林的林分改造和效果评价,为低效人工林提质增效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示范样板。
项目共获国家授权专利4项;发表SCI论文20篇,出版专著2部;论著被他引352 次,其中被 SCI 论文他引146次;培养博士6名、硕士4名。
该项目的技术应用在广东、江西、浙江等地低效人工林的提质增效工作中,对提高我国南方人工林整体质量,增加人工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桉树林改造后效果
项目名称:种猪体细胞克隆技术研发与应用
完成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等
主要完成人:吴珍芳 李紫聪 刘德武等
我国的肉猪养殖和消费量世界排名第一,约占全世界的50%。养猪业在我国是关乎国计民生的重要产业。优质种猪是提高养猪业生产水平和经济效益的关键。常规育种所获得的优质种猪数量有限,而采用有性繁殖技术对其进行扩繁,只有一半优良基因遗传至后代,难以得到大批量的优质种猪应用于养猪生产。体细胞克隆技术可对优质种猪进行复制扩繁,获得大批量的优良个体。但体细胞克隆猪制备的效率很低、成本高昂,急需研发相关新技术,提高其效率。
本项目在2008年生产出广东省首批体细胞克隆猪。经过8年多的联合攻关研究,解析了影响猪克隆效率的部分分子机制,研发了一系列可显著提高猪克隆效率的新技术,对猪体细胞克隆操作方法进行了优化和改良,成功建立了一套达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效猪体细胞克隆技术体系。该技术已被多个科研单位用于创制基因编辑猪新材料。本项目还利用克隆技术生产出优质种公猪约一千头,将其推广应用于多个养殖企业的规模化肉猪生产,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项目在研发过程中共发表高水平论文13篇,申请专利10项,获得授权专利4项,获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1项。
本项目的实施为我省乃至我国畜牧业的可持续高效发展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示范,对现代农业科学技术创新和应用起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猪体细胞克隆主要技术操作流程
项目名称:斑节对虾遗传育种研究及新品种推广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等
主要完成人:江世贵 黄建华 周发林等
项目属水产种质资源与遗传育种学科。项目组于2005年启动斑节对虾遗传育种研究,经过10年努力,建立了斑节对虾遗传育种技术体系,培育出了斑节对虾新品种和一批新品系,并进行了中试示范和推广养殖。取得成果主要包括:
1. 系统地开展了斑节对虾遗传基础研究,发现并筛选出可资利用的遗传育种材料,初步解析了种质与性状优势相关关系;批量发掘了微卫星序列、功能基因,构建了高密度遗传图谱,从分子水平加深了斑节对虾遗传基础的认识,为斑节对虾种质利用和育种提供理论依据。
2.建立了斑节对虾遗传育种的技术体系、遗传参数评估方法和生长相关性状遗传力评估模型,阐明了斑节对虾生长相关性状遗传力及斑节对虾体长等性状对体重的影响效果。
3.培育出第一个斑节对虾人工选育的新品种和一批新品系,已获准推广养殖。新品种的生长速度比未经选育的生长速度提高了21.6%-24.4%;新品系其生长速度比未选育的提高了16.97%, 96小时的高氨氮胁迫成活率提高了15.49%。此外,还筛选获得多个选育潜力的品系和综合性状优良的家系。
该项目培育出斑节对虾“南海1号”新品种;发表SCI收录论文14篇,CSCD收录论文36篇;颁布了斑节对虾亲虾和苗种水产行业标准;获得授权发明专利5件。新品种的推广及新品系的中试示范产生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
项目名称:凤凰单丛乌龙茶资源利用和品质提升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完成单位:广东南馥茶业有限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苏新国 林伟周 陈伟忠等
凤凰单丛茶是广东乌龙茶典型代表,占广东乌龙茶产量的75%,以其特殊香味成为潮汕文化的根基和灵魂。项目以凤凰单丛茶的古茶树资源利用、良种繁育种植、连续自动化加工以及品质控制技术为主线,进行传统产业的现代化升级,在凤凰单丛茶加工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上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1. 创建了仿日光晒青加工、二段式杀青、高效色差分选等条索状乌龙茶连续式加工的关键技术,人工控制单丛茶做青过程并开展集成应用;构建单丛茶高效连续式加工生产线,大大提高了生产效率。
2. 发明了高香型凤凰单丛茶丰产速生苗繁育方法,形成了基于古茶树保护利用和低山育苗、高山移栽的高产优质育苗技术,实施优质茶苗资源基地繁育、高山移栽等示范;研发的技术增强了茶苗的成活率,缩短了投产期。
3. 创建了不同香型凤凰单丛茶精准做青工艺,发明高氧处理改善单丛茶做青发酵、茶叶香气无损检测和茶鲜叶重金属污染的风险评估等新技术,提升了凤凰单丛茶的品质。
该成果构建了凤凰单丛茶从古茶树资源保护利用、良种繁育,到种植、机械化加工的良性循环产业链,在广东及福建省的16个茶叶主产区得到大规模推广和产业示范;成果获授权专利8件,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收录6篇;得到2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3个有机茶、2个绿色食品、2个无公害农产品和1个广东省十大名茶、7个广东省名牌产品的认证;为我国乌龙茶产业资源保护、技术进步和品质提升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示范。项目名称:双级高效永磁同步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
完成单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谭建明 刘 华 张治平等
项目属动力与电气科学技术学科。在我国社会商品能源总消费量中,建筑空调系统能耗约占社会总能耗12%,而大型冷水机组一直是公共建筑空调系统的耗能大户,因此提升大型冷水机组性能对建筑节能乃至国家能源战略都有重要意义。围绕提升离心式冷水机组性能目标展开攻关,取得的创新成果如下:
1.发明了一种新型高效变频离心式制冷压缩机,通过大功率高速永磁同步电机直接驱动双级叶轮做功,取消传统离心压缩机的增速齿轮,机械损失减少70%;发明了一种高刚度多油楔高速滑动轴承,提高轴承的刚度和支撑的稳定性;与传统离心压缩机相比,噪音降低8dB(A),体积与重量均降低约50%;
2.提出了一种“宽频”气动设计方法,发明了“全自由曲面”的三元闭式叶轮、“低稠度”叶片扩压器以及“360度环形”补气结构, 实现了压缩机全工况绝热效率最优,额定工况绝热效率达0.86,全工况下均达到0.83以上;
3.首次研制出大功率高速永磁同步变频调速电机及专用机载四象限变频器,采用内置式转子磁路结构及多模式的SVPWM调制算法,确保电机高转速下的可靠性与精确性,电机效率达97.5%,功率因数达0.998,部分负荷效率达97%以上。
项目成果经第三方测试,机组COP达7.09,超国家一级能效15%,IPLV达11.68,为行业最高;获授权发明专利18项,发表论文论著4篇。产品累计销售3.16亿,新增利税超千万元,并在人民大会堂、清华大学、一汽大众等众多项目得到应用推广。项目名称:海量视频内容快速检索与深度分析的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完成单位:广东工业大学等
主要完成人:郝志峰、黄 翰、蔡瑞初等
我国将在2020年,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建设联网应用,智能对象检索、人脸识别、敏感性分析系统等是解决这一迫切需求的核心关键。
在视频监控、人像采集等应用(迫切需要高性能海量视频处理技术)的驱动下,项目组深入研究了基于仿生视觉的视频内容快速检索和深度分析技术。研究成果显著提高了上亿级人脸库的检索速度,检索采用的实际应用人像库规模居世界第一(用户单位之一山东省公安厅的人脸库规模达到了1.04亿);将彩色监控视频人脸检索效率提高了5%,打破了美国技术产品多年占据视频人脸识别性能第一的局面;整体技术水平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本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3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7项,SCI索引论文5篇,EI索引论文9篇,培养博硕士29人。
通过运用本项目的创新技术成果,完成单位得以迅速占据人脸检索、智能安防业务的国内市场,服务了政府(33家),军队、公安、监狱(68家),教育(19家),能源(20家),互联网(74家),制造业(22家)等近300家单位。完成单位近三年累计创造直接经济效益3.9亿元,产生间接经济效益13.1亿元,年均经济效益涨幅分别达到了49%和95%,显示了良好的发展前景和巨大的潜在效益。
项目成果的科技进步推动了视频监控等行业技术朝高速、高精和智能方向发展,使其盈利模式从“以量拼价”转变为“以质增值”,为未来产品的国际化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保障。项目名称:动态立体视觉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
完成单位: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等
主要完成人:戴琼海 王好谦 范静涛等
动态立体视觉是运动物体对象的三维信息的感知与重构,其核心共性技术是动态物体对象的高精度立体建模、高效感知和自适应重构,是国际上新一代机器视觉技术的研究热点与难点。本项目的主要技术创新点如下:
1. 针对立体视觉高精度三维建模问题,构建了球形摄像阵列的光场采集平台,在理论上提出了多尺度稀疏光照的高精度场景建模方法,发明了光度立体多视角配准和全局颜色校准方法,突破了复杂动态场景的高完整度、高精度立体建模,在国际权威评测机构的评测中连续五年精度排名第一。
2. 针对动态场景的高效立体视觉感知问题,发明了间插耦合曝光的相机阵列立体获取方法、多视角动态场景压缩感知观测矩阵构建方法和视觉显著特征快速立体匹配技术,突破了相机固有的帧率制约,在立体视觉感知时间分辨率上提升了2个数量级,率先解决了高效立体感知的低信噪比难题。
3. 针对复杂环境下动态场景难以重构的难题,建立了“环境约束―光学成像―重构精度”模型,提出了视差优化三维重构技术,突破了动态立体视觉系统多参数优化难题,研制了自适应动态立体视觉重构装置,实现了复杂环境下的自适应重构。
该项目历经十余年“产学研用”持续攻关,在动态立体视觉系统及关键技术上取得了突破,授权发明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1项,发表SCI论文25篇、专著1部,在立体智能检测机器人、立体视觉无人机、立体电影、立体显微手术领域开展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名称:GS5GAC6470 系列中高级SUV车型自主研发
完成单位: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黄向东 陈上华 吴坚等
本项目是广汽集团完全自主开发的首款中高端SUV,通过自主设计造型、底盘、车身、内外饰、电子电器,开发出广汽传祺GS5系列SUV车型。GS5售价12.38-22.98万,自2012年4月上市以来,凭借卓越品质、高性价比、时尚外形、丰富科技配置,成为市场热销车型,累计销量已超十九万台,月均超六千辆,已实现销售收入逾200亿。广汽传祺GS5品质、性能可媲美合资品牌,具备了与众多合资品牌SUV同台竞技的实力,相较其他自主品牌SUV,广汽传祺GS5以高定位切入中高级SUV市场,改变了国产自主品牌汽车低端廉价形象。2013-2014年,广汽传祺GS5成为中高端SUV(均价15万左右)销量排名前十的唯一自主品牌,打破了合资品牌长期垄断的市场格局。
本项目是国内自主品牌首次完全自主开发中高级SUV,其创新性还体现在:1、自主整车集成设计;2、自主造型设计;3、自主高强度、轻量化车身设计,碰撞安全达到C-NCAP五星级,并达到道路行人保护标准;4、自主SUV底盘设计,并开发了智能四驱i-4WD技术;5、国内自主品牌率先采用了直接式胎压监测系统、电子手刹等先进装置;6、匹配应用了自主的1.8T及2.0DCVVT发动机。本项目已授权专利72件(含发明5件)。
权威机构J.D.Power的2013-2015年度“中国新车质量研究(IQS)报告”中,传祺品牌汽车的质量连续三年蝉联中国品牌第一,并以远优于平均值的成绩,领先于众多进口及合资主流品牌,将自主品牌品质提升至全新高度。此外,广汽传祺GS5还获得了首届中国汽车产业年度贡献奖(轩辕奖)、2014年广州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等十多项奖项。
广汽传祺GS5的热销让广东创造走向全国。项目的实施大大提高了广汽集团汽车新产品研发实力,而且极大地提升了国产自主品牌汽车形象,收获广泛社会美誉的同时,也推动了广州、广东乃至中国汽车自主品牌技术创新能力上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项目名称: 乙烯副产裂解汽油抽提苯乙烯研发与工业应用
完成单位: 广东新华粤石化股份有限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陈炳琳 阚一群 田龙胜等
裂解汽油C8馏分中苯乙烯含量高达35%以上,传统工艺是把其加氢为乙苯,不但消耗氢耗量,减少加氢催化剂寿命,过多的乙苯也造成混合二甲苯的品质下降;本项目成功开发出裂解汽油苯乙烯抽提成套技术,是在其加氢前将C8中的苯乙烯抽提出来,既可以解决以上产业链的所有问题,还可以变废为宝,得到高纯度的苯乙烯产品。该成套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具有以下创新:
1、开发了具有创新性的高选择性苯乙炔加氢催化剂及加氢工艺,并且对工艺流程和关键设备进行优化设计及控制,有效降低苯乙烯损失。
2、研究筛选出以环丁砜为主要成分的复合溶剂,保证了苯乙烯的纯度、降低了苯乙烯聚合和有利于稳定操作。
3、开发出可控制在130℃左右的安全温度下抽提蒸馏技术,避免了因高温而造成的降低阻聚剂的作用。
4、开发的抽余油反萃脱除溶剂中聚合物新技术,解决了常规的减压蒸馏无法有效除掉在苯乙炔加氢以及后续的抽提过程中会产生聚苯乙烯这一技术难题。
5、研发了降膜蒸发溶剂再生技术,防止了苯乙烯聚合而堵塞设备,延长装置稳定运行时间。
项目获国内授权发明专利2件,获台湾授权发明专利1件,已在国内6家单位成功推广,实现技术许可费用7000多万。该技术为提升乙烯的资源综合优化利用水平开辟了一条新路,对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具有重要的示范效应,在国内外市场具有广阔的推广应用空间。
项目名称: 高压高钢级厚壁海管开发及在南海深水天然气项目应用
完成单位: 番禺珠江钢管有限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李烈军 莫敏玲 张备等
该项目属于材料科学领域。
随着海洋油气资源开发从浅海向深海的延伸和对环境保护的加强,海洋开采难度越来越高。该项目以我国国家重点示范工程“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示范工程”深海用管材的研发为目标,通过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取得了五个方面的创新成果:
1.高性能钢管技术指标和标准制定:针对深海苛刻的铺设施工、服役条件,研究确定了高压高钢级厚壁海管管体横/纵向拉伸、全壁厚DWTT、圆棒拉伸试样、高冲击韧性、高尺寸精度等特殊要求指标,制定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国内首条超深水海底油气管线(南海荔湾深水管道项目)用钢管技术规格书。
2. 高性能钢板成套制备技术:采用低碳微合金化合金设计,开发了高洁净钢冶炼、“铁素体+贝氏体”双相细晶组织控制技术,成功研制出了最高钢级X70、最厚达31.8mm的高压厚壁海管用钢板。
3. 高性能钢管成型制备成套技术:开发了低应力UOE、JCOE钢管成型工艺技术和机械扩径技术,解决了小径厚比(D/t)引起的钢管成型难度大、板管关系复杂,高尺寸精度难以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
4. 高性能钢管焊接成套制备技术: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线能量多丝埋弧焊技术,解决了厚壁钢管焊缝及热影响区强度和韧性难以稳定控制的技术难题。
5.高性能钢管检测技术:改进了水压试验机管端密封方式,解决了高压静水压检验难题;设计了针对厚壁海管覆盖全焊缝厚度范围的无损检测方法,并制定了标准。
该成果获国家专利授权发明专利6件,发表论文 32 篇,制定和修订标准5 项。产品成功应用于“南海深水油气开发示范工程”,总铺设长度为419公里,同时应用于东海黄岩、台湾桃园、广西涠洲岛、沙特、伊拉克、墨西哥湾等其他海底工程。
项目名称:城市轨道交通自主知识产权直线电机车辆研制
完成单位: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丁建隆、何霖、朱士友等
为利用直线电机车辆的爬坡能力强,转弯半径小的优势,解决广州市及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线路或线网规划和设计难题,由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原广州市地下铁道总公司)牵头完成的《城市轨道交通自主知识产权直线电机车辆研制》项目,攻克了直线电机车辆转向架、牵引及网络控制系统、制动系统、车钩系统及车辆集成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了我国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直线电机车辆,打破国外直线电机车辆技术垄断,形成了具有我国直线电机车辆设计、制造技术体系,实现了直线电机车辆的自主化和产业化本项目创造性发明无间隙弹性轴悬与电机载荷、车辆载荷平衡式直线电机转向架技术,并创建无摇枕、轻量化构架、外置式轴箱等设计技术,解决车轮多边形磨耗的国际性技术难题,满足中大运量线路大坡道、小曲线的运用要求。研发的直线电机车辆经过了关键部件、整车型式试验及系统联合调试、上线空载试验,并通过了行业协会组织对整车设计、载客前运行的专家评审。项目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7件、实用新型专利10件、外观设计专利1件,形成行业及国家标准3项,省科技成果鉴定委员会认为“项目的整体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无间隙弹性轴悬与电机载荷、车辆载荷平衡式直线电机转向架技术等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本项目研发的12列直线电机车辆已在广州地铁应用,其中首列车运营里程超过150万车公里,总运营里程超过1320万车公里,总载客量近1亿人次,运营效果良好。
项目名称:广东省新一代天气雷达组网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完成单位:广东省大气探测技术中心等
主要完成人:敖振浪 许永锞 李建勇 吕雪芹等
广东自然灾害频发,灾害性天气给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带来严重影响。天气雷达是监测台风、暴雨、强对流等灾害性天气的主要探测手段。为了更加有效地探测捕抓灾害性天气,迅速发布预警,提高防灾减灾能力,本项目重点研究解决雷达建设的科学布局、雷达协同运行和探测一致性以达到最佳探测效果,使系统快速生成准确的气象预警预报产品,向全省快速发布预警信号和停工停课令,为防灾减灾服务。
项目取得的创新成果:①率先研发成功雷达组网同步探测技术及其控制软硬件系统,实现了全省组网雷达立体扫描严格协调、同步。②率先研发成功利用太阳法对全网雷达进行统一标校的技术方法,实现了全省雷达探测定标统一量化基准。③发明三大防雷策略,既兼顾雷达设备的等电位共地又避免了直击雷反击,解决了雷达通信线路、供电线路雷电隔离等技术难题。④国内率先开发基于组网雷达监测数据的短临预报系统,显著提高了定量估测降水、0-3小时定量降水预报以及风暴识别追踪和预报的水平。⑤基于天气雷达探测信息,率先全国制定并发布气象预警信号和停工停课令。
发表专著2部,教材1部,论文43篇,其中核心17篇,获5项软件著作权。广东省新一代天气雷达探测网的建成,显著增强对台风、暴雨等灾害性天气的防御能力,为各级政府组织和指挥抗灾减灾提供科学依据,最大限度地减少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命财产损失。成果在国内国外推广应用,为气象预报预警和防灾减灾作出了重要贡献。
项目名称:食源性疾病暴发识别与应对技术研究及应用
完成单位: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
主要完成人:张永慧杨杏芬邓小玲等
食源性疾病是头号的食品安全问题,也是国际关注热点。本项目重点解决早期识别能力不足、缺乏快速准确和基层适宜推广的检测方法及暴发事件调查处置技术标准滞后等瓶颈,建立了“早、快、准”的暴发事件早期识别及应对技术。主要成果创新点为:
1.率先建立和运用基于分子分型的识别网络,致病菌分子指纹图谱全国库容量最大,监测技术指标灵敏度达WHO和美国标准。
2.国内率先构筑了包括“一网三库”的暴发预警综合识别平台,主动捕捉暴发信息和早期甄别暴发事件。
3.发明快速筛查的复合型基因芯片;研发了简便易行的脂溶性偶氮染料、三聚氰胺掺杂的快速检测试剂盒,广泛应用于基层现场检测。
4.国际上首次合成分子印迹聚合物,可高效痕量低毒检测多种非法添加物;国内领先建立主要污染食品中诺如病毒的灵敏检测方法,动态掌握诺如病毒变异趋势,成功发现国内首例GII.17新型诺如病毒暴发;
5.率先在国内开展二代分子分型溯源技术比较研究,达到美国水平,已成功应用于多起重大食源性疾病暴发事件准确查因。
该成果制定了国家应急预案和技术规范6个、省级应急预案1个,提交供政府决策参谋的报告51份,获国家发明专利3项,出版专著5部,发表论文71篇,其中SCI收录21篇。成果技术在全国广泛推广,已培训一线专业技术人员近两万人,有效应用于上百起暴发事件调查和应对处置。本成果有效减少了食源性疾病负担,为政府打劣扶优、实施食品安全“最严监管”提供技术保障,促进食品产业积极健康发展。
项目名称:结直肠癌的个体化治疗研究和应用
完成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等
主要完成人:徐瑞华 万德森 黄文林等
本项目属肿瘤学领域。
结直肠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发病率居全国居民恶性肿瘤的第三位。针对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低、中期治疗策略不够完善以及晚期生存率低等临床问题,从2003年开始,项目进行了系列研究,取得创新性成果如下:
1.发现3个结直肠癌新的易感基因位点,为结直肠癌的预防和早期诊断提供了科学依据。
2.发现一组特点的miRNA标签能够预测II期结直肠癌复发风险及对化疗的疗效,为个体化治疗奠定了基础。
3.在国际上首次提出塞来昔布可以降低卡培他滨导致的手足综合症,有效降低了中期结直肠癌化疗后的毒副作用,提高了病人的生活质量。
4.在国内外率先应用XELOX方案联合放射治疗的“三明治”疗法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优化了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治疗策略。
5.明确了介导结直肠癌肝转移的关键分子及其作用机理,完善了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综合治疗策略。
6.发现卡培他滨维持治疗是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有效方案,为晚期结直肠癌的治疗提供了新的选择。
7.发现了结直肠癌的新分子靶点,为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开发提供了依据。
8.阐明了结直肠癌细胞耐药的新机制,发现了预测化疗疗效的生物标志物,为临床克服化疗耐药性提供了新的手段。
项目共发表SCI论文76篇,最高单篇影响因子29.352。研究成果被ESMO指南等权威机构采纳。牵头制定了《NCCN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和《ESMO结直肠癌临床实践指南(中国版)》等,推动了我国结直肠癌的规范化治疗。项目研究成果已经在我国100多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
项目名称:综合措施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系列研究
完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主要完成人:陈规划 杨扬 李华等
我国肝移植的原发病40%以上是原发性肝癌,预防和治疗肝癌复发是提高肝癌肝移植疗效的关键。项目针对我国肝癌肝移植的特点,将多方位的防治措施贯穿于肝移植的术前、术中和术后,探索出一套符合我国国情的肝癌肝移植临床实践经验,提高了肝癌肝移植的整体疗效,患者生存率达到欧美先进移植中心的水平,取得以下创新成果:
1.在国内率先开展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率(NLR)与肝移植后肝癌复发关系的研究,率先建立了一种基于NLR的预测模型,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关注。在国际上率先研究发现术前HBV DNA高载量与肝移植后肝癌复发有关。进一步完善了肝癌肝移植的术前评估。
2.率先将超声造影新技术应用于肝移植后的常规监测,极大地提高了超声医学在肝移植中的应用价值。系统研究了西罗莫司在肝癌肝移植中的特殊地位及应用价值,以西罗莫司为基础的免疫抑制方案目前已经成为肝癌肝移植的一线用药方案。在国际上率先研发了MRI可视化的CD3靶向纳米免疫抑制剂,极大地推动了纳米医学技术在器官移植中的转化应用。规范了肝癌肝移植的手术及围手术期管理,简化了手术步骤,提高了手术成功率。
3.在国际上率先研究了米托蒽醌抗性基因(MXR7)、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以及肝移植后甲胎蛋白(AFP)mRNA变化在预测肝移植后肝癌复发和转移中的价值。针对肝移植术后乙肝复发的防治开展了一系列研究,将乙肝复发率降至1%以下。全面评估了肝移植后肝癌复发的高危因素。
相关研究发表SCI论文42篇,出版专著4部,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项目的关键技术向国内20多家常规开展肝癌肝移植的移植中心推广并取得良好效果。项目名称:中药注射剂产品升级中的重大共性、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完成单位: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曹晖 苏薇薇 王锦旭等
本项目围绕长期困扰中药产业的中药注射剂生产和质量控制、上市后再评价等共性关键技术,开展相关中药注射剂二次开发及其创新产品研发工作。在中药注射剂产品升级重大共性技术、基础研究与产业化关键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具体创新成果如下:
1、基于DNA条形码、色谱指纹图谱、超滤和高速离心等共性技术,建立谱效学质量控制新模式,除去内外源有害物质及大分子杂质,保证生产过程稳定均一性。
2、首次按照EBM、RWS和RCT等国际通行评价共性技术规范开展上市后再评价研究,完成3R(安全性、有效性、经济性)系统评价。
3、首次基于组学(-omics)关键技术开展中药静脉大输液全成分化学研究,阐明药效物质基础及代谢机制,明确药代学参数。
4、基于化学敲除、活性筛选等关键技术开展血栓通注射液二次开发,并通过组分中药开发新药模式,研发“三花冻干粉针” 新产品。
项目获得授权发明专利9项,其中中国发明专利6项、国际发明专利2项(欧洲、日本)、中国香港发明专利1件。发表论文10篇(其中SCI论文5篇),出版专著2本;制定国家药品标准2项;开发新产品1个,获得国家药品标准2项、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证书1个、新药临床批件1个。近3年新增销售额36多亿元、税收超过12亿元。其中本项目中药谱效学质量控制新技术推广应用至山东步长丹红注射液、广药口炎清颗粒和广东众生复方血栓通胶囊等大品种质量研究,间接经济效益超过100亿元。
本项目研究模式得到卫计委、CFDA、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国中药协会支持,通过相关技术与成果推广应用,对中药注射剂产业发展起到了示范与推动作用,进一步提高了中药注射剂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提高了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取得了巨大经济和社会效益。
项目名称:基于剪切波的定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与应用
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
主要完成人:郑海荣 蔡飞燕 王丛知等
病变组织的生物力学指标与多种重大疾病的发生和进展密切关联,已成为临床诊断的关键依据。发展能够无创、准确地进行生物力学参数测量的成像技术和仪器,是医学临床的急需,也是我国高端医疗器械产业的需求。针对这一重大医学需求,项目组历时8年,完成了剪切波超声弹性成像的核心技术创新,形成了自主知识产权的超声弹性成像产品,实现了对乳腺肿瘤和肝硬化等疾病的临床诊断应用。
1.发明了一种利用内外双源诱发剪切波的产生和传播,并对其进行追踪的新型二维定量超声弹性成像技术。该技术显著提升了超声弹性成像的检测精度,拓展了临床应用范围。
2.发明了一种快速高灵敏的生物组织微形变估计方法,实现了基于图像的生物组织弹性测量技术。该技术已应用于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良恶性判别,首次实现了超声弹性成像与我国高端彩超技术的融合。
3.发明了一种基于超声弹性测量的大深度精准肝硬化检测技术,实现了剪切波的定向发射,组织微形变获取和生物力学参数的高灵敏测量。该技术成为我国首台自主知识产权的专用超声无创肝硬化早期预警与定量检测设备,实现了对肝硬化程度的准确分期。
本项目的核心技术已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6项、软件著作权3项。项目成果填补了国内定量超声弹性成像设备的空白,有效提升了我国医疗器械企业的自主产品的功能和竞争力,并已形成突出的经济效益。两款产品已在国内数百家医院应用,服务于我国数量巨大的乳腺癌和肝硬化等疾病患者,造福人民健康。
项目名称:数字地震台网信息实时自动处理系统
完成单位:广东省地震局
主要完成人:黄文辉 叶春明 康英 吕金水等
地震参数的快速准确测定及发布是防震减灾工作的重要基础,对科学研究和国家安全具有重要作用。项目基于我国地震台网现状,通过研究大规模地震观测台网联网与智能组网、自动测定地震参数技术,成功解决了海量观测数据的实时汇聚和共享、复杂震相的识别、地震参数快速精确自动测定等难题,实现了我国地震观测网络化、自动化、智能化的重大转型,对地震行业技术进步起到明显的推动作用。 创新成果如下:
1. 攻克了地震参数测定 “快”且“准”的关键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实现了地震速报从人工到自动的历史性跨越。快速准确测定了近年来发生的汶川、玉树、芦山、鲁甸、尼泊尔、日本、朝鲜核试验等地震事件参数。
2. 高度集成的地震数据处理分析系统,实现自动处理、信息发布一体化。实现人机结合交互复核、多台网协同统一地震编目,规范了我国地震台网观测数据产出。显著提高了地震台网观测效率、观测数据的精度及信息服务的速度。
3.制订了地震实时波形数据传输、共享标准协议(行业标准)。编制了适配国际主流地震观测专业设备数据流格式接口软件。实现全国、全球地震台站实时波形数据汇集与共享服务。实现了区域、全国、全球范围地震监测台站按需组网。
项目成果还被国家援建的印度尼西亚地震及海啸预警台网和巴基斯坦、萨摩亚、阿尔及利亚等国家地震台网工程选用。项目制定行业标准2项,软件著作权2项,发表论文9篇。项目研究促进了我国地震台网观测技术进步,为政府地震应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