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目录宣传简介
2017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获奖名单 | |||||
突出贡献奖(2人) | |||||
序号 | 姓名 | 工作单位 | 推荐单位 | ||
1 | 陈小明 | 中山大学 | 广东省教育厅 | ||
2 | 瞿金平 | 华南理工大学 | 广东省教育厅 | ||
序号 | 项目编号 | 项目名称 | 主要完成单位 | 主要完成人 | 推荐单位 |
特等奖奖项目(1项) | |||||
1 | B07-特-01 | 高可靠、高性能、高效能的高端存储关键技术及应用 |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
一等奖奖项目(30项) | |||||
1 | A02-1-01 | 高性能电催化剂的设计及其性能调控机制研究 | 中山大学 | 李高仁 童叶翔 丁良鑫 王安良 冯锦先 卢雪峰 许 瀚 | 广东省教育厅 |
2 | A03-1-01 | 水稻产量和生殖发育相关非编码RNA的发掘与功能机制 | 中山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 陈月琴 张玉婵 屈良鹄 杨建华 于 洋 李洪清 王小菁 | 广东省教育厅 |
3 | A04-1-01 | 食管癌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及其功能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中山大学 | 宋立兵 李 隽 关新元 谢 丹 曾木圣 林楚勇 李 焱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4 | A07-1-01 | 生物质水相催化转化理论及方法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 马隆龙 王铁军 张 琦 刘琪英 张兴华 陈伦刚 仇松柏 徐 莹 李宇萍 |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
5 | A08-1-01 | 热带印度洋气候模态的海洋动力学机制 | 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中国海洋大学 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 | 杜 岩 黄 刚 王东晓 郑小童 经志友 王 鑫 邱 云 程旭华 李 根 胡开明 |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
6 | B012-1-01 | 大花蕙兰和兜兰新品种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 华南农业大学 东莞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市林业和园林科学研究院 广州花卉研究中心 翁源县仙邑兰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华大锦兰花卉有限公司 | 朱根发 曾宋君 张志胜 江 南 吕复兵 段 俊 郭和蓉 陈和明 叶庆生 吴坤林 黎扬辉 李冬梅 张建霞 谢 利 胡锐清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7 | B03-1-01 | 岭南大宗水果综合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华中农业大学 合浦果香园食品有限公司 广东源丰食品有限公司 广东宝桑园健康食品有限公司 徐闻通达果汁有限公司 高州市晟丰水果专业合作社 广州市从化顺昌源绿色食品有限公司 | 徐玉娟 吴继军 余元善 肖更生 温 靖 李春美 唐道邦 张 岩 陈卫东 宁进辉 杜宏强 林 羡 陈于陇 李 俊 卢楚强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8 | B03-1-02 | 冬虫夏草繁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 | 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暨南大学 澳门科技大学 广州呼研所医药科技有限公司 宜昌山城水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 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研究所 乳源南岭好山好水冬虫夏草有限公司 西藏林芝高原雪都冬虫夏草有限公司 | 李文佳 张宗耀 刘杏忠 高 昊 李全平 钱正明 吕延华 董彩虹 姜志宏 杨子峰 唐新发 向 丽 华献春 谢俊杰 朱志钢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9 | B03-1-03 | 纳米杂化技术及其在功能化聚酰胺6纤维中的应用 | 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东华大学 | 朱美芳 肖 茹 赵维钊 王宏志 陈 欣 谌继宗 张青红 马敬红 李细林 周 哲 俞 昊 顾莉琴 龚静华 汤友好 张佩华 |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
10 | B04-1-01 | 50MW级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 广东省沙角(C厂)发电有限公司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大学 广东粤电湛江生物质发电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华西能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文联合 方江涛 宋景慧 余春江 苏余宁 崔永忠 韦 威 廖艳芬 余勇强 杨云金 陈 伟 骆仲泱 胡笑颖 湛志钢 |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11 | B04-1-02 | 动力用煤降损与环境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长沙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 东南大学 广东珠海金湾发电有限公司 湛江中粤能源有限公司 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惠州平海发电厂有限公司 广东粤电云河发电有限公司 | 林木松 陈 刚 马晓茜 陈天生 张宏亮 薛 智 付 强 李宇春 黄明虹 董金凤 何国任 盛昌栋 罗运柏 陈文中 余昭胜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12 | C06-1-01 | 空气源热泵空调关键技术及应用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珠海格力节能环保制冷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 | 黄 辉 胡余生 魏会军 杨欧翔 邹 鹏 余 冰 吴 健 徐 嘉 赵旭敏 卢林高 王现林 罗惠芳 陈 彬 梁社兵 林金煌 | 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13 | B06-1-01 | 高品质电子陶瓷元件关键技术及大规模产业化 | 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 谢灿生 陈烁烁 凌志远 邱基华 马艳红 郭向华 胡 星 符小艺 项黎华 郑镇宏 江 楠 刘建伟 张 磊 陈仕军 | 潮州市科学技术局 |
14 | B07-1-01 | 面向智慧城市的大规模无线感知和异构互联系统及其产业化应用 | 深圳大学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市智慧城市大数据研究院 深圳奇迹智慧网络有限公司 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分公司 | 伍楷舜 郑志彬 陈东平 王 璐 傅东生 肖达明 | 广东省教育厅 |
15 | B07-1-02 | 基于盲信号处理的心电信号检测关键技术及其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市理邦精密仪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宝莱特医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方医科大学 | 谢胜利 周郭许 秦 钊 梁 瑾 卢广文 吕 俊 张道国 陈德伟 蔡 坤 饶 箭 勾大海 杨祖元 陈 君 | 广东省教育厅 |
16 | B08-1-01 | 半导体发光器件跨尺度光功能结构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 华南理工大学 佛山市国星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鸿利智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电器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三雄极光照明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市国星半导体技术有限公司 | 汤 勇 李宗涛 余彬海 刘传标 王跃飞 丁鑫锐 李家声 余树东 徐 亮 林 岩 魏 彬 梁丽芳 李国平 袁 伟 黄杨程 | 广东省教育厅 |
17 | B08-1-02 | 汽油机高效燃烧技术及产品开发 | 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吴 坚 邵发科 张安伟 刘巨江 占文锋 林思聪 李钰怀 孙凡嘉 陈 泓 刘 卓 朱宏飞 吕 伟 韦静思 吴广权 陈 良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8 | B09-1-01 | 锂离子电池电容器SPC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 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 刘金成 袁中直 吕正中 卜 芳 邹友生 王先文 | 惠州市科学技术局 |
19 | C10-1-01 | 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技术及其在柔性有机发光显示中的应用 |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新视界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彭俊彪 兰林锋 徐 苗 王 磊 邹建华 陶 洪 王 坚 吴为敬 姚日晖 宁洪龙 徐 华 李 民 许 伟 周 雷 庞佳威 | 广东省教育厅 |
20 | B10-1-01 | 极低品位复杂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 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 翁源红岭矿业有限责任公司 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昆明理工大学 | 邱显扬 易金武 汤玉和 袁经中 胡 真 崔泽奇 李汉文 张学艺 邹坚坚 龚乃锐 王成行 汪 泰 谢 贤 罗仁贵 赵 荣 | 广东省科学院 |
21 | B11-1-01 | 变化环境下南方湿润区水资源规划关键技术及应用 | 中山大学 广东省水文局 广东省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 深圳市水务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 | 陈晓宏 刘丙军 涂新军 刘 霞 黄红明 史栾生 江 涛 成忠理 王 燕 柴苑苑 于海霞 黎 坤 刘祖发 刘德地 王高旭 | 广东省教育厅 |
22 | B11-1-02 | 复杂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 | 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深圳中建院建筑科技有限公司 哈尔滨工业大学 | 滕 军 李祚华 刘铁军 何春凯 卢 伟 邹笃建 许国山 何京波 彭志涵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23 | B11-1-03 | 地下结构抗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市盛通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 广州建设工程质量安全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广州新中轴建设有限公司 广州市设计院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技术开发中心有限公司 | 唐孟雄 陈乔松 唐孟华 朱志刚 林志元 胡贺松 张程林 高 琳 邓汉荣 李 森 周治国 林泽耿 林景华 刘炳凯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24 | B12-1-01 | 南海西部海域复杂压力梯度油气田钻完井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李 中 管 申 王尔钧 黄 熠 郭永宾 彭 巍 韦龙贵 陈浩东 曹 峰 郑浩鹏 鹿传世 李 明 李 龙 任冠龙 刘贤玉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25 | B13-1-01 | 慢性乙型肝炎和脂肪性肝病的防诊治系列创新及其推广应用 | 南方医科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 孙 剑 侯金林 陈力元 黄炜燊 彭 劼 黄丽虹 樊 蓉 梁携儿 李咏茵 张小勇 王战会 陈永鹏 刘志华 周 彬 胡晓云 | 广东省教育厅 |
26 | B14-1-01 | 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个体化诊治策略的创新和应用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林桐榆 黄 河 李志铭 蔡清清 贝锦新 彭柔君 黄嘉佳 张玉晶 林素暇 樊 卫 王 钊 方小洁 田 莹 李芳芳 管忠震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27 | B14-1-02 | 血管损伤早期评估和干预的技术体系创新与临床实践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陶 军 夏文豪 张 焰 张小宇 伍贵富 杨 震 马 虹 郑振声 陈 龙 王 妍 苏 晨 吴 芳 刘 星 余冰波 邱艳霞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28 | B14-1-03 | 结直肠癌内镜诊治特征及相关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 南方医科大学 | 刘思德 王继德 李爱民 李 跃 赵进军 熊 婧 秘文婷 徐扬志 彭 莹 郭 蒸 陈 烨 燕 群 项 立 | 广东省教育厅 |
29 | B15-1-01 | 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防治体系建立与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先健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 庄 建 陈寄梅 刘小清 张智伟 张德元 周成斌 王树水 潘 微 温树生 刘香东 韩凤珍 何少茹 黄美萍 欧艳秋 曲艳吉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30 | B16-1-01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结合基础与转化研究 | 广东药科大学 香港大学 广州白云山和记黄埔中药有限公司 | 郭 姣 徐爱民 叶得伟 何兴祥 张为亮 苏政权 荣向路 贝伟剑 范 辉 朴胜华 罗朵生 匡艳辉 肖 雪 王来友 陈智权 | 广东省教育厅 |
二等奖奖项目(64项) | |||||
1 | A01-2-01 | 光电功能微纳结构的应用基础研究 | 中山大学 香港中文大学 | 金崇君 沈 杨 王建方 周建华 刘天然 江瑞斌 刘明凯 肖国辉 黎国珍 | 广东省教育厅 |
2 | A01-2-02 | 量子理论及其在量子信息中的应用 | 华南理工大学 | 郑驻军 费少明 朱学娜 王艳玲 李茂生 | 广东省教育厅 |
3 | A04-2-01 | 督脉经穴电针通过NT-3介导移植的成体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研究 | 中山大学 | 曾园山 丁 英 阮经文 刘 洲 李文杰 张 可 陈雅云 曾 湘 李晓滨 李淑敏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4 | B011-2-01 | 以蝗虫及绿僵菌为模式的重要害虫生物防治基础研究及应用 | 深圳大学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深圳诺普信农化股份有限公司 | 刘志刚 郝树广 张泽华 曹明章 康 乐 李谱超 李存焕 王广君 吴海强 刘晓宇 | 广东省教育厅 |
5 | B011-2-02 | 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的发现及应急防控技术 |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农业有害生物预警防控中心 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浙江省农业科学院 海南省植物保护总站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周国辉 江腾辉 郭 荣 刘万才 羊 健 张曼丽 季英华 黄立胜 徐大高 陆明红 | 广东省教育厅 |
6 | B011-2-03 | 中早熟广适性优质超级杂交稻五优308的选育与应用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广东省金稻种业有限公司 | 黄慧君 王 丰 李传国 吴玉坤 朱满山 柳武革 李金华 廖亦龙 张志英 刘振荣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7 | B011-2-04 | 南方大果高产抗病花生新品种粤油7号的培育与应用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 梁炫强 李少雄 周桂元 陈小平 洪彦彬 李海芬 李一聪 钟 旎 刘海燕 朱方何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8 | B011-2-05 | 农产品转基因成分快速检测技术体系构建及推广应用 |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动植物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 章桂明 凌杏园 向才玉 潘 广 程颖慧 付 伟 高瑞芳 罗秋红 王 颖 康 林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9 | B012-2-01 | 实木热改性及其功能材料研发 |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木材工业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 福建秦朝木业科技有限公司 佛山市南海区瑞森新型材料研究所 广州绿泽木业有限公司 | 曹永建 江京辉 胡传双 谢桂军 涂登云 张玉清 陈志明 方远进 王剑菁 李兴伟 | 广东省林业厅 |
10 | B012-2-02 | 三种相思优良品系高效培育技术 |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 惠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 张卫华 裘珍飞 丁晓纲 潘 文 刘德浩 何 茜 杨会肖 廖焕琴 陈祖旭 朱报著 | 广东省林业厅 |
11 | B021-2-01 | 生物饲料添加剂新产品研发与应用 | 广州立达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海大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研究所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技术研究所 | 丁宏标 陶正国 钱雪桥 陈 刚 朱 选 陈小兵 吴秀丽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2 | B021-2-02 | 食品中农兽残留和非法添加物等系列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与产业化 | 深圳市易瑞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 朱 海 顾大勇 严义勇 金宗文 李细清 何建安 付 辉 罗擎颖 王西丽 徐 媛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3 | B022-2-01 | 草鱼品质提升及养殖减排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应用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珠江水产研究所 广东省中山食品水产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技术推广总站 | 谢 骏 王广军 何荣洪 余德光 郁二蒙 李志斐 张 凯 龚望宝 夏 耘 罗国武 | 广东省海洋与渔业厅 |
14 | B022-2-02 | 我国鲟鱼资源评价、性腺发育研究及应用 | 广东省生物资源应用研究所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黑龙江水产研究所 杭州千岛湖鲟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先步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陈金平 张 颖 夏永涛 梁日东 吴文化 原丽红 张秀娟 李林妙 王 斌 许式见 | 广东省科学院 |
15 | C03-2-01 | 酿造酱油微生物代谢危害物控制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 广东珠江桥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江南大学 | 周朝晖 方 芳 陈 坚 李铁桥 周景文 堵国成 卢丽玲 关沛坚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16 | B03-2-01 | 大宗油脂生物炼制高值化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 | 暨南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嘉德乐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美晨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佛山正德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合诚实业有限公司 | 汪 勇 赵强忠 徐怀义 杨 菁 张 宁 赵谋明 欧仕益 俞正平 仇超颖 周雪松 | 广东省教育厅 |
17 | B04-2-01 | 大规模直流输电馈入广东电网稳定运行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四川大学 清华大学 | 周保荣 洪 潮 赵 勇 曾勇刚 管 霖 姚文峰 张东辉 金小明 黄东启 李鸿鑫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18 | B04-2-02 | 适应分布式电源接入的主动配电网运行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上海交通大学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湖南大学 天津大学 北京科锐配电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 | 董旭柱 刘 东 尤 毅 黄小耘 宋旭东 彭飞进 黄 曙 李海涛 黄红远 张晓平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19 | B04-2-03 | 基于多变量闭环辨识的锅炉燃烧先进控制技术研究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大学 华中科技大学 武汉大学 佛山恒益发电有限公司 广东粤电靖海发电有限公司 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 | 罗 嘉 赵 均 吴 乐 万文军 朱亚清 潘凤萍 刘小伟 陈世和 肖玉文 张世荣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20 | B04-2-04 | 重型燃气轮机燃烧振荡自主化调整技术及其监测成套设备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惠州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 广州珠江天然气发电有限公司 西北工业大学 江苏中国科学院能源动力研究中心 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刘 石 尹 洪 蔡 笋 肖小清 高庆水 邓小明 邓小文 暨穗璘 阚伟民 杨 毅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21 | B05-2-01 | 移动通信多系统合路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 | 京信通信系统(中国)有限公司 | 邸英杰 丁 海 卜斌龙 林显添 孙 雷 孙丙兴 郭春波 孟弼慧 贺 斌 黄景民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22 | B05-2-02 | 基于运营商网络能力开放的系统研发与大规模应用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腾讯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广东宜通世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市博瑞得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瀚信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黄健文 徐宇辉 张 靓 薛 飞 陈荣平 熊 勇 陈 彬 梁 猛 罗应华 张伟如 |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23 | B05-2-03 | 高端高密度互连印制电路系列新产品关键共性技术及产业化 | 博敏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 | 陈世金 陈苑明 韩志伟 王守绪 邓宏喜 徐 缓 李云萍 覃 新 | 梅州市科学技术局 |
24 | B05-2-04 | 超高频卫星通讯微波部件的研发与产业化 | 华讯方舟科技有限公司 | 丁 庆 吴光胜 杨 彬 周海峰 蓝永海 詹宇昕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25 | B05-2-05 | 新一代多媒介分组传送接入技术及其应用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武向军 李海龙 明海山 刘爱华 潘传友 徐泽华 潘晓辉 成 剑 陈斯永 何 力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26 | B06-2-01 | 新技术验证卫星1号 | 深圳航天东方红海特卫星有限公司 北京控制工程研究所 北京空间飞行器总体设计部 西安空间无线电技术研究所 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 山东航天电子技术研究所 北京空间机电研究所 | 张迎春 张占良 汪 茅 张 胜 刘志全 郭美如 余晓川 衣学慧 唐心春 蒲卫华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27 | B06-2-02 | NICE系列智能型电梯一体化控制器 | 深圳市汇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孙 义 张 勇 黄 鹿 邢久高 徐忆平 蔡日友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28 | B06-2-03 | 基于国产SoC芯片的智能电视研发及产业化 | 深圳创维-RGB电子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吴 伟 侯志龙 徐遥令 洪文生 李 坚 梁金魁 江 润 郭明海 杨 钢 宛永琪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29 | B06-2-04 | 基于电梯安全系统性风险的系列检测设备研制及关键技术研究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 | 郑 炯 罗志群 佘 昆 代清友 张 捷 张 彦 杨旭彬 罗海军 李明阳 李楚锋 | 广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
30 | B07-2-01 | 大规模混合异构的基础架构云关键技术研发及应用 | 广州市品高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师范大学 | 刘 忻 范冰冰 袁龙浩 陈振洲 郑伟平 董栓宗 李志伟 林冬艺 李伟文 魏彬彬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1 | B07-2-02 | 面向云安全的数据保护技术研究及应用 | 暨南大学 三盟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世安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广州赛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张焕明 罗伟其 官全龙 吕双欢 王晓明 李哲夫 谢舒潇 陈少涌 甘 泉 魏林锋 | 广东省教育厅 |
32 | B07-2-03 | 数字媒体云服务平台创新及应用 | 世纪龙信息网络有限责任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 张 颖 黄柑波 金连文 黄双萍 李 磊 马幸晖 严穗东 吴 权 曹航瑞 陈剑恒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3 | B07-2-04 | 基于运营安全的大型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软件平台 | 广州新科佳都科技有限公司 西南交通大学 | 陈朝晖 何正友 林 圣 赵 刚 张少文 程 悦 张俊明 刘 伟 王 昱 谢嘉乐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4 | B08-2-01 | 石化装备智能安全监测关键技术及应用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清华大学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天津大学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中国石化湛江东兴石油化工有限公司 | 张清华 周东华 韩建宇 孙国玺 陈 辉 何 潇 陈 旭 蔡业彬 宣征南 刘 雁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35 | B08-2-02 | 柔性材料加工变形智能补偿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东工业大学 广东瑞洲科技有限公司 | 邓耀华 郭华忠 吴黎明 张巧芬 郭华峰 陈 辉 唐露新 刘夏丽 王桂棠 朱崇静 | 广东省教育厅 |
36 | B08-2-03 | 超低温空气源热泵关键技术的研究开发及其产业化 | 广东芬尼克兹节能设备有限公司 | 刘远辉 高 翔 唐文晖 王 凯 旷 震 魏文华 张 靖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7 | B09-2-01 | 丁烯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茂名实华东油化工有限公司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曹光明 林尤雄 林培喜 许晓芳 江海涛 张浩杰 康新平 何晓文 邱晓鹏 钟国囵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38 | B09-2-02 | 印制电路任意互连特种电子化学品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广东光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 广东东硕科技有限公司 | 肖定军 王 翀 谭 泽 何 为 刘彬云 李 明 周国云 朱 凯 程 骄 李卫明 |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 |
39 | B09-2-03 | 高性能聚丙烯(PPR)冷热水管的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广东联塑科技实业有限公司 | 宋科明 陈国南 李统一 曾广跃 余华林 李卓民 邓添华 聂众志 凌汝昌 孙秀慧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40 | B09-2-04 | “双打”中急需的出入境检验检疫技术方法研究 |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业品与原材料检测技术中心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郑建国 周明辉 李 丹 谢建军 麦晓霞 梁 莹 刘 曙 钟怀宁 田 勇 李 菊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41 | B10-2-01 | 裸眼多视点3D 显示技术开发与3D 视觉健康研究 |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四川大学 福州大学 天津大学 | 闫晓林 付 东 谢相伟 孙贤文 王琼华 姚剑敏 侯春萍 赵悟翔 郭太良 王晓燕 | 惠州市科学技术局 |
42 | B10-2-02 | 新型图形化衬底上芯片级封装的大功率发光二极管及其产业化 | 华南理工大学 惠州雷士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大连德豪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李国强 洪晓松 莫庆伟 王冬雷 高芳亮 王海燕 王文樑 刘玫潭 裴 林 林志霆 | 广东省教育厅 |
43 | B10-2-03 | 动力电池用高强度单向拉伸聚丙烯微孔隔膜的研发及产业化 | 广东工业大学 深圳市星源材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雷彩红 丁志强 高东波 徐睿杰 陈 勇 王永国 植志飞 杨雪梅 王力钧 吴术球 | 广东省教育厅 |
44 | B10-2-04 | 大型厚壁精密构件高效焊接技术及应用 | 广东省焊接技术研究所(广东省中乌研究院) 东方电气(广州)重型机器有限公司 | 易耀勇 张宇鹏 邹 杰 郑世达 顾 珩 黎振龙 徐望辉 许 磊 罗子艺 陈志祥 | 广东省科学院 |
45 | B11-2-01 | 深圳地铁2号线轨道交通建设技术创新与实践 | 深圳市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
46 | B11-2-02 | 超高层建筑若干施工关键新技术 | 广州建筑股份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市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 江苏沪宁钢机股份有限公司 | 吴瑞卿 蔡 健 赖泽荣 张元斌 凌文轩 方耿珲 陈庆军 关而道 潘正玉 吴咏陶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47 | B11-2-03 | 亚热带地区可持续城市设计关键技术 | 华南理工大学 武汉大学 | 孙一民 周剑云 张 明 肖毅强 张春阳 夏 晟 王 静 王成芳 苏 平 黄烨勍 | 广东省教育厅 |
48 | B12-2-01 | 广州市白云区金沙洲岩溶地面塌陷、地面沉降地质灾害调查探测与监测 | 广州市地质调查院 | 黄健民 郑小战 胡让全 陈建新 陈小月 吕镁娜 郭 宇 邓雄文 刁 群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49 | B12-2-02 | 南海西部油田稳产1000万方勘探开发关键技术 | 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 李 茂 张国华 高东升 马勇新 姜 平 张迎朝 杨计海 雷 霄 米洪刚 王小勇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50 | B13-2-01 | 基于汉语加工机制的语言障碍精准评测及康复应用 | 暨南大学 华南师范大学 华南理工大学 常州市钱璟康复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市三好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 北京师范大学 | 陈卓铭 莫 雷 王穗苹 贺前华 樊金成 王瑞明 黄伟新 李艳雄 胡思源 金 花 | 广东省教育厅 |
51 | B13-2-02 | 华支睾吸虫病防治关键技术的建立及其应用 | 中山大学 | 黄 艳 徐 劲 余新炳 胡旭初 李学荣 汪肖云 陈庭金 邓传欢 唐泽丽 孙恒昌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52 | B14-2-01 | 出生缺陷三维超声产前诊断体系的建立和推广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谢红宁 杜 柳 李丽娟 郑 菊 彭 软 雷 婷 吴利红 林美芳 冯洁玲 蔡丹蕾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53 | B14-2-02 | 特发性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电生理特征及导管消融策略系列研究 | 广东省人民医院(广东省医学科学院) 深圳市惠泰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吴书林 詹贤章 薛玉梅 方咸宏 廖洪涛 杨平珍 廖自立 成正辉 李 腾 梁远红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54 | B15-2-01 | 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技术体系的研发及应用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 周灿权 徐艳文 庄广伦 丁晨晖 邓明芬 王 琼 曾艳红 沈晓婷 王 静 蔡 炳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55 | B15-2-02 | 青光眼发病新机制与诊疗的系列研究及应用 | 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 | 张秀兰 黄文彬 王 伟 周民稳 陈士达 王家伟 杜绍林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56 | B16-2-01 | 中西复方制剂消渴丸的系统评价研究 | 广州白云山中一药业有限公司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北京大学 广州医药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医药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张春波 纪立农 刘国恩 刘菊妍 吴长海 邹 琦 石 猛 刘珊珊 耿春贤 尹 震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57 | B16-2-02 | 现代分析技术在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控制中的研究与应用 | 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东省中医药工程技术研究院) 广东一方制药有限公司 | 孙冬梅 毕晓黎 罗文汇 胥爱丽 江洁怡 魏 梅 李素梅 李养学 张建军 陈伟韬 | 广东省中医药局 |
58 | C17-2-01 | 穿戴式健康信息连续监测与分析技术及系统 |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深圳中科强华科技有限公司 | 李 烨 周树民 胡 炜 苗 芬 樊小毛 王 俊 蔡云鹏 周小林 何青云 孙方敏 |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
59 | B17-2-01 | 微球产业化制备技术开发 | 中山大学 丽珠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上海丽珠制药有限公司 广州新济药业科技有限公司 | 吴传斌 陆文岐 潘 昕 丁公才 权桂兰 黄 莹 朱春娥 王燕清 万龙岩 苏日佳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60 | B17-2-02 | 基于生物材料和制剂技术的FGF新产品开发与应用 | 暨南大学 温州医科大学 广州暨南大学医药生物技术研究开发中心 哈尔滨沛奇隆生物制药股份有限公司 南海朗肽制药有限公司 广州暨大美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州远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黄亚东 项 琪 肖 健 王珊珊 张齐好 李校堃 苏志坚 赵应征 付廷灵 夏黎明 | 广东省教育厅 |
61 | B17-2-03 | 高端转运监护仪 |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岑 建 姜建峰 肖礼飞 陶青林 刘启翎 林洁颖 刘文军 邓荣海 刘 彬 曹 抗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62 | B18-2-01 | 国家级区域性紧急医学救援体系的创建与示范 |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深圳多特医疗技术有限公司 | 田军章 叶泽兵 孙鸿涛 曹东林 李观明 江桂华 张刚庆 黎 程 卢慧勤 薛婷婷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63 | B19-2-01 | 造纸工业排水安全保障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应用 |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造纸集团有限公司 | 万金泉 马邕文 周 耘 王 艳 关泽宇 武书彬 王炎红 黄小慧 李 擘 | 广东省教育厅 |
B19-2-02 | 新一代空气质量监测智能化与集成预报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中山大学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 广东旭诚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方纬科技有限公司 | 徐伟嘉 刘永红 吕小明 宫正宇 余 志 李红霞 江 明 李健军 陈多宏 区宇波 | 广东省教育厅 | |
三等奖奖项目(149项) | |||||
1 | A01-3-01 | 非线性光学显微成像与治疗 | 深圳大学 | 屈军乐 邵永红 许改霞 陈丹妮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2 | A02-3-01 | 复杂体系分离富集新方法研究 | 中山大学 | 李攻科 胡玉玲 肖小华 张卓旻 胡玉斐 张润坤 杜甫佑 | 广东省教育厅 |
3 | A04-3-01 | 心脏大血管手术中脊髓损伤的发生机制及其综合防治方法的研究 |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 朱 平 范小平 郭惠明 朱小兰 周志凌 黄 帅 刘怀普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4 | A07-3-01 | 基于零价金属的废水处理技术及其与强毒性重金属离子和难降解有机物的反应机制研究 | 广东工业大学 | 付丰连 汤 兵 王 琦 | 广东省教育厅 |
5 | B011-3-01 | 甘蔗钾高效利用与减量施肥技术集成与应用 |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丰林农业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广州奥达电子技术开发公司 | 黄振瑞 江 永 敖俊华 李奇伟 卢颖林 刘一锋 陈迪文 | 广东省科学院 |
6 | B011-3-02 | 华南辣椒抗逆机理研究及耐逆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福建农林大学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 广西壮族自治区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湛江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 徐小万 李 颖 王恒明 何水林 田永红 何铁光 冯恩友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7 | B011-3-03 | 华南特色茄子抗青枯病种质资源创新及新品种选育与应用 | 广州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广州乾农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林鉴荣 曹翠文 佘小漫 乔燕春 郭 爽 李莲芳 徐勋志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8 | B011-3-04 | 甘蔗保护性耕作关键设备的研究与应用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业机械研究所 广西贵港动力有限公司 海南省农业机械研究所 徐闻县曲界友好农具厂 | 李 明 董学虎 韦丽娇 陈 晓 张 培 陈媛梅 王 文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9 | B011-3-05 | 华南双季稻一次性施肥技术研究与集成应用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 广州新农科肥业科技有限公司 海南省土壤肥料总站 广东天禾中加化肥有限公司 | 唐拴虎 黄 旭 黄巧义 张政勤 张 木 易 琼 赵 明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10 | B011-3-06 | 农业益生菌资源收集和产业化技术创新研发与推广 |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凯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市保得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鹤山市新的生物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森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 彭桂香 谭志远 黄秋生 王亚君 杨 雄 叶树强 蒙永华 | 广东省教育厅 |
11 | B011-3-07 | 广东省水稻蔬菜测土配方施肥大数据库构建和精准施肥技术研究应用 | 广东省耕地肥料总站 广东省生态环境技术研究所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环境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 罗定市土壤肥料站 | 张育灿 张 桥 汤建东 徐培智 徐剑波 李淑仪 王荣萍 | 广东省农业厅 |
12 | B011-3-08 | 广东烟草有害生物种群演替及其可持续控制技术研究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华南农业大学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广东省烟草南雄科学研究所 中国烟草总公司广东省公司 | 林壁润 袁清华 张景欣 李华平 邓海滨 许再福 陈永明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13 | B011-3-09 | 甘蔗高效育种技术创新与高产高糖品种选育及应用 | 广东省生物工程研究所(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 广州甘蔗糖业研究所湛江甘蔗研究中心 福建农林大学 | 齐永文 陈月桂 徐良年 杨俊贤 邓海华 吴文龙 刘福业 | 广东省科学院 |
14 | B011-3-10 | 山地中低坡果园履带与轮式系列运输机的研究与应用 | 华南农业大学 | 吴伟斌 洪添胜 朱余清 宋淑然 李 震 杨 洲 王海林 | 广东省教育厅 |
15 | B011-3-11 | 贡柑新品种选育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与利用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 云安县南盛镇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德庆县农业局 华南农业大学 | 吴 文 黄永敬 马培恰 陈杰忠 易干军 王 平 唐小浪 |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 |
16 | B012-3-01 | 森林生态旅游区喷淋防火林带系统建设关键技术 | 广东省林业调查规划院 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广东省岭南综合勘察设计院 东莞市大屏嶂森林公园 | 陈雄伟 何莹泉 陈钰皓 王振师 陈汉坤 刘培兴 邓鉴锋 | 广东省林业厅 |
17 | B021-3-01 | 地方鸡品种选育及特优质型肉蛋鸡新配套系商业化开发 | 广东省家禽科学研究所 广东粤禽育种有限公司 广东粤禽种业有限公司 | 胡刚安 梁 勇 姜庆林 李海华 卢桂强 杨冬辉 何道华 | 广东省教育厅 |
18 | B022-3-01 | 虾虎鱼实验动物化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省实验动物监测所 | 黄 韧 李建军 陈 琳 蔡 磊 余露军 郑琰晶 陈小曲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19 | B03-3-01 | 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关键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食品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中山大学 | 岳振峰 张 毅 张 恒 陈 波 靳保辉 谢丽琪 赵 芳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20 | B03-3-02 | 整体式房间空调器静音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 钟玉金 刘士军 张 浩 刘 刚 武 滔 季振勤 李金波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21 | B03-3-03 | 节能降耗的多制式多功能智能双列制袋装备的研究及应用 | 广东中包机械有限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 潮州市彩达包装机械有限公司 厦门市蓝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彭泽光 邵 明 阎秋生 陈炎明 彭 杭 胡雁彬 李永光 | 潮州市科学技术局 |
22 | B03-3-04 | 水产加工副产物蛋白资源高值化利用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汕尾市五丰海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华南理工大学 广州城市职业学院 汕尾市五丰水产食品有限公司 | 张业辉 尹寿伟 黄君铭 黄利华 彭述辉 张友胜 刘 凯 | 汕尾市科学技术局 |
23 | B03-3-05 | 泡沫整理技术的工业化应用研究 | 广东溢达纺织有限公司 | 张玉高 周立明 汤克明 宋辉辉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24 | B03-3-06 | 高效节能双层不锈钢压力锅的研发及产业化应用 | 广东凌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陈育贵 梁瑞兴 伍尚凯 梁卫民 梁建秀 叶建华 余敬源 | 云浮市科学技术局 |
25 | B03-3-07 | 锁定折刀产品研发 | 广东拓必拓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周鸿锋 周鸿飞 龚中东 李财勇 麦荣佐 朱志远 邓修茗 | 阳江市科学技术局 |
26 | B03-3-08 | 面向含尘大气环境的超高温变频空调器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 | 海信科龙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科龙空调器有限公司 | 刘忠民 李德鹏 王 斌 谭裕锋 吕根贵 王伟戈 陈绍楷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27 | B03-3-09 | 食品安全生物风险因子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广州迪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 李志勇 石 磊 肖艳文 高东微 刘 津 叶 蕾 凌 莉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28 | B04-3-01 | 大型流化床锅炉热态大规模并行数值模拟及燃烧优化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广东粤电云河发电有限公司 | 孙超凡 曾胜庭 李德波 吴 润 彭泽宏 米 辉 陈卓卫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29 | B04-3-02 | 含储能和多类型电源的万千瓦级孤立海岛微电网关键技术研发与应用 | 南方电网科学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 南方电网综合能源有限公司 南方海上风电联合开发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华北电力大学 | 陈庆前 雷金勇 余 畅 刘 念 郭红霞 马溪原 章激扬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30 | B04-3-03 | 电容型设备多维数据挖掘、系列检测装置开发及工程应用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华北电力大学 重庆大学 | 熊 俊 李光茂 杜 钢 李成榕 杨 森 郑书生 肖天为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31 | B04-3-04 | 大型接地网多维度评价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清华大学 上海大帆电气设备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 重庆大学 | 李 谦 彭 刚 张 波 饶章权 肖磊石 文 豹 彭向阳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32 | B04-3-05 | 大型发电机定子铁心缺陷及转子匝间绝缘故障诊断关键技术研究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茂名臻能热电有限公司 武汉大洋义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粤能电力科技开发有限公司 | 张征平 涂小涛 冉 旺 胡 卫 何璐琼 汪进锋 贾志东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33 | B04-3-06 | 变压器添加金属钝化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西安交通大学 武汉大学 | 钱艺华 赵耀洪 于钦学 曹顺安 范圣平 张 丽 钟力生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34 | B04-3-07 | 电网工程空间信息全过程数字化技术研究 | 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雷伟刚 汤 坚 陈隽敏 王东甫 贾玉明 王庭松 蔡文婷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35 | B04-3-08 | 基于供电可靠性提升的城市配电网设备运维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 广州供电局有限公司 | 莫文雄 王 勇 吴国沛 方 健 雷超平 伍 衡 黄炎光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36 | B04-3-09 | 输变电设备运维智能化调控关键技术研究与系统应用 | 深圳供电局有限公司 深圳市康拓普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 | 吕启深 胡子珩 章 彬 张 林 黄荣辉 李 勋 黄炜昭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37 | B04-3-10 | 超临界机组水汽系统复合防蚀关键技术及应用 | 茂名臻能热电有限公司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长沙理工大学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 陈其忠 盘茂森 刘世念 朱志平 王 成 李石栋 马存仁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38 | B04-3-11 | 变电站电能质量数字化监测系统与综合治理装置研发及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华北电力大学 深圳市中电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 南京新宁光电工程有限公司 | 徐柏榆 王 玲 张 亮 马 明 刘正富 欧志光 朱 晋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39 | B04-3-12 | 立体卷铁心H级绝缘非包封干式电力变压器 | 海鸿电气有限公司 | 许凯旋 梁庆宁 宋丹菊 龙丽琼 翟丽珍 方文杰 |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
40 | B04-3-13 | 蒸气压缩/回路热管一体式机房空调系统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广东志高空调有限公司 郑州轻工业学院 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 | 金听祥 邵双全 李改莲 杨 军 刘 阳 张海南 杨滨滨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41 | B04-3-14 | 全净化及智能技术在柜机上的应用 | TCL空调器(中山)有限公司 | 林森荣 张福华 刘 锋 吴子龙 刘 旭 何伟洪 杨灵芝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42 | B04-3-15 | 分布式发电电气设备与系统集成制造 | 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何思模 徐海波 于 玮 唐朝阳 刘德宝 胡志强 聂仁君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43 | B05-3-01 | 汽车用近红外主动夜视与诊断预警系统 | 深圳市保千里电子有限公司 | 鹿 鹏 庄 敏 龙 刚 林宋伟 魏 国 刘 湘 孙 勇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44 | B05-3-02 | 可管理智能化的移动感知KQI运营体系研究与应用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 唐 宏 肖 慧 吴 静 李文云 曹维华 邹 洁 何晓明 |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45 | B05-3-03 | 多层次立体式诈骗电话防治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 | 孙剑骏 陈其铭 李 彬 王 峻 郝建忠 周远明 郑浩彬 |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46 | B05-3-04 | 基于大数据技术的通信网防信息诈骗系统研发及应用实践 |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研究院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分公司 | 李力卡 陈庆年 郭效辉 刘志军 马泽雄 张慧嫦 李 程 |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47 | B05-3-05 | 适用于集成电路高密度封装与测试的基板研发和产业化 | 广州兴森快捷电路科技有限公司 | 李志东 曾志军 谢添华 陈 蓓 王名浩 李艳国 崔正丹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48 | B05-3-06 | 生物特征识别若干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五邑大学 广东智冠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甘俊英 何国辉 翟懿奎 曾军英 卢慧莉 黄振鹏 於巧红 |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
49 | B05-3-07 | 三网融合交互式网络电视(IPTV)集成播控平台 | 广东广播电视台 广东南方新媒体股份有限公司 | 马正先 夏 倜 王 兵 林 毅 钟永昌 刘永杰 刘汉武 | 广东省新闻出版广电局 |
50 | B05-3-08 | 具有加解密可扩展安防监控视音频编解码国家标准高性能系统级芯片 | 广东中星电子有限公司 | 杨晓东 张韵东 邓中翰 金兆玮 邱 嵩 李国新 周文博 | 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51 | B05-3-09 | 基于3G/4G通信的低相噪、高稳定性、宽频温补晶体振荡器芯片 | 广东大普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 | 刘朝胜 张立林 刘 搏 周柏雄 吴浩浩 张晓兵 张 涛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52 | B05-3-10 | TD-LTE(A)移动通信系统基站天线研发及产业化 | 深圳大学 摩比天线技术(深圳)有限公司 | 何业军 黄建军 曾 志 潘筝筝 贺 渊 成旭东 贺 卫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53 | B05-3-11 | 基于DNS大数据分析的城域网安全防护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联合网络通信有限公司广东省分公司 北京润通丰华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迪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黎 宇 周婧莹 何 飚 傅 强 莫俊彬 潘俊斌 王立俊 |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
54 | B06-3-01 | 低噪声高可靠性舰船螺杆式冷水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刘 华 周江峰 姜国璠 张天翼 郭双林 樊启迪 胡东兵 | 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55 | B06-3-02 | 特宽频两管制热回收多联机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 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 | 伍光辉 许永锋 杨国忠 梁 锐 梁伯启 王命仁 洪伟鸿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56 | B06-3-03 | 高功率固体激光频率变换技术及其应用 | 深圳大学 大族激光科技产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阮双琛 杜晨林 郭 丽 曹洪涛 于永芹 孙玉芬 任席奎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57 | B06-3-04 | 恒匀火高能效电磁炉关键技术研究和产业化 | 佛山市顺德区美的电热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 王开祥 蒙剑友 刘仲武 任玉洁 汪 钊 吴志勇 郭兴家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58 | B06-3-05 | 移动健康管理采集终端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深圳市倍泰健康测量分析技术有限公司 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 杨余久 方炎林 赵宏田 郭振华 王好谦 董海鸥 李 秀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59 | B06-3-06 | 视频监控系统高速高清摄像光学镜头 | 中山联合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龚俊强 肖明志 李建华 王 晓 李中杰 蔡 宾 李映强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60 | C07-3-01 | 应用于城市轨道交通的火灾联动控制系统及方法 | 广州地铁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陈小林 史海欧 毛宇丰 农兴中 王迪军 湛维昭 黄永波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61 | B07-3-01 | 基于分布式文件系统的云存储在线应用和开发平台 | 云宏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邹理贤 谢浩安 刘建平 张国强 唐业强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62 | B07-3-02 | 面向金融电子装备业的货币智能分拣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广州广电运通金融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梁添才 肖大海 陈 光 徐 俊 胡 星 门永安 黎 明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63 | B07-3-03 | 基于CAN总线现金处理设备分布式多电机实时运动控制系统 | 深圳怡化电脑股份有限公司 | 彭 彤 石 鸥 赵玉民 杨 泊 王应建 陈胜斌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64 | B07-3-04 | 大型炼化工程项目管理信息平台研究与应用 | 中海油惠州石化有限公司 | 曹晓红 蓝新志 朱中林 余泽芬 徐 琳 彭晓明 刘胜玉 | 惠州市科学技术局 |
65 | B07-3-05 | 基于泛在对象交互技术USIP的钞币流转服务平台 | 广州穗通金融服务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 齐德昱 陈振光 江映霞 熊 江 吴海琪 李 剑 齐启豪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66 | B07-3-06 | 信息安全纵深防御有效性评估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邹 洪 龙震岳 刘 晔 陈 军 黄敬志 崔 磊 沈桂泉 | 中国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
67 | B07-3-07 | 基于云计算与大数据的城市公共交通智能管理服务平台 | 广东长宝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付柏顺 彭朝乐 何 冬 罗建国 苏 坤 刘 申 陈泽宏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68 | B07-3-08 | 身份认证压缩感知技术及其在智能安防工程领域的产业化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广州杰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佛山市星光楼宇设备有限公司 佛山指点数码科技有限公司 | 赵慧民 傅仁轩 李 军 蒋业文 梁 鹏 陈龙飞 詹 瑾 | 广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
69 | B08-3-01 | 多功能18000吨导管架下水驳船研制 | 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
70 | B08-3-02 | 新一代智能化仓储及物流处理系统 | 深圳中集天达物流系统工程有限公司 | 赵 丹 许志旺 覃永平 沈一江 潘 登 黄军平 徐文杰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71 | B08-3-03 | 基于物联网和随机图像识别的防伪物流管理平台 | 广东正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黄国伟 陈伟杰 谢庆昌 吴永滨 林泽杭 李锐鑫 | 汕头市科学技术局 |
72 | B08-3-04 | 高速精密数控钻攻中心 | 广东润星科技有限公司 | 祝 烽 吴 轩 彭家华 胡文祥 陈建飞 王晓阳 胡啟晏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73 | B08-3-05 | 港口火车卡智能螺旋平料系统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 湛江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港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理工大学 武汉开锐海洋起重技术有限公司 | 刘恩怀 方 俊 郑龙飞 莫晓明 王贡献 杨 仲 洪 斌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74 | B08-3-06 | 木工专用数控软件控制全自动多功能龙门式木材复合加工中心 | 南兴装备股份有限公司 | 邓金贵 邱 宇 董慧涛 赵莉莉 王 勇 黄剑锋 容世桢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75 | B08-3-07 | 全自动电池检测专用X光检测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及产业化 | 广东正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徐地华 刘世群 梅领亮 段祖芬 李丛生 林 克 范 斌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76 | B08-3-08 | 直连式墙地砖自动化成套包装设备 | 佛山市鼎吉包装技术有限公司 | 彭智勇 张红产 徐越州 梁业东 梁启龙 卿上军 姜 凡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77 | B08-3-09 | 聚乙烯(PE)管道无损检测新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东省特种设备检测研究院中山检测院 | 富 阳 林凯明 黄 晖 杨 玲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78 | B08-3-10 | 定制家具板件柔性加工生产线关键技术研究与产业化 | 广州弘亚数控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省智能制造研究所 华南理工大学 | 刘风华 李茂洪 陈启愉 张 平 陈大江 吴智恒 李 方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79 | B08-3-11 | 大型悬挂过山车游乐设备的研制与应用 | 中山市金马科技娱乐设备股份有限公司 | 王剑晖 刘前佐 陈朝阳 何文标 王跃勇 饶 雷 曾繁景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80 | B08-3-12 | 高档数控装备丝杠专用轴承单元研制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中山市盈科轴承制造有限公司 河南科技大学 | 陈庆熙 倪艳光 王 冰 赵荣多 陈太平 牛荣军 庞建林 | 中山市科学技术局 |
81 | B08-3-13 | UN650MGⅡ半固态镁合金注射成型机 | 广东伊之密精密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 隋铁军 区贻标 李子玉 梁启华 陈 冲 吴振波 周晓星 | 佛山市顺德区经济和科技促进局 |
82 | B08-3-14 | 五轴钻铣复合机床 | 环球工业机械(东莞)有限公司 | 曾大庆 江耀雄 欧 贤 胡世衡 肖金平 贺立峰 屈宗权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83 | B08-3-15 | 智能型高精密机器视觉检测设备 | 东莞市盟拓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周兴波 陈昌科 李文涛 吴楚侦 张 杰 宋 瑜 许方细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84 | B08-3-16 | NFDYD系列船用电动液压舵机关键技术研发 | 广州海工船舶设备有限公司 广东省机械研究所 中山火炬职业技术学院 | 郑锐聪 阮 毅 丁立刚 邱湘瑶 吴喜振 余 宁 王 龙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85 | C09-3-01 | 高性能聚合物乳液制备新技术及其在水性木器涂料中的应用 | 华南理工大学 嘉宝莉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瞿金清 朱延安 孔 霞 张心亚 沈慧芳 曹树潮 夏正斌 | 广东省教育厅 |
86 | B09-3-01 | 气相法釜内合金聚丙烯的相结构调控技术及应用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 尹兆林 封水彬 梁胜彪 邹文桢 蒋文军 柯君豪 罗 伟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87 | B09-3-02 | 端烯基聚醚生产关键技术及产业化 | 广东奥克化学有限公司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辽宁奥克化学股份有限公司 | 朱建民 程丽华 范 雷 杨鑫莉 吴炳谋 刘兆滨 董振鹏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88 | B09-3-03 | 铝型材高性能粉末涂料用聚酯树脂的研究及产业化 | 广州擎天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顾宇昕 刘 亮 李 勇 谢 静 张 捷 潘从艺 曾 定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89 | B09-3-04 | 高能量密度、高可靠性、长寿命的电动汽车电池组开发与产业化 | 东莞市迈科新能源有限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 东莞中山大学研究院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李中延 张新河 张国庆 熊会元 杨 勇 常 嵩 许 铀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90 | B09-3-05 | 天然活性成分的提取及在皮肤黑色素调控中的产业化应用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环亚化妆品科技有限公司 | 龚盛昭 李仕梅 张 凯 陈佳龄 胡兴国 刘 薇 周娟娟 | 广东省教育厅 |
91 | B09-3-06 | LED 球泡灯芯片封装功能性材料的研发与产业化 | 东莞兆舜有机硅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武汉大学 | 陈正旺 陈 芳 刘金明 尹邦志 黎忠林 林旭锋 黄永军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92 | B09-3-07 | 糠醛抽出油生产高等级道路沥青的研究及工业化应用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 欧 晔 李国民 何靖斌 许楚荣 许 宏 马毅胜 何志龙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93 | B09-3-08 | 高能量密度磷酸铁锂圆柱型动力电池 | 广东新凌嘉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 广东工业大学 | 丁安莉 李 军 赖桂棠 郑 余 李 平 | 河源市科学技术局 |
94 | C10-3-01 | 脂肪酸甲酯磺酸钠(MES)系列化产品合成与应用及其关键技术国产化生产工艺开发 | 广州市浪奇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陈 韬 赵建红 卢志敏 刘 保 陈武渊 邓龙辉 陈 文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95 | C10-3-02 | 洞石抛光砖及其发泡成孔布料装饰技术 | 广东东鹏陶瓷股份有限公司 清远纳福娜陶瓷有限公司 | 钟保民 王正旺 姜安宁 王金凤 邝志均 曾 权 范玉容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96 | C10-3-03 | 基于转光技术构建高效安全光学农业的实践 | 华南农业大学 佛山安亿纳米材料有限公司 | 刘晓瑭 胡广齐 陈 焰 郑明东 唐 颢 颜 芸 余林梁 | 广东省教育厅 |
97 | C10-3-04 | 一种一元或多元气凝胶隔热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 广东埃力生高新科技有限公司 | 刘 平 张秋华 卫荣辉 袁 兵 郑亚莉 但梁丰 周婉玲 | 清远市科学技术局 |
98 | B10-3-01 | 天然胶乳与甲基丙烯酸羟乙酯的合成及其合成物改性填料增强天然橡胶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橡胶研究所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南亚热带作物研究所 湛江霞山信佳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 余和平 曾宗强 崔丽虹 王启方 高新生 卢 光 何衍彪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99 | B10-3-02 | 高性能天然乳胶制品生产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广州双一乳胶制品有限公司 广东汇通乳胶制品有限公司 中国化工株洲橡胶研究设计院乳胶研究所 | 李普旺 彭 政 李永振 杨子明 吕明哲 张 帆 刘宏超 | 湛江市科学技术局 |
100 | B10-3-03 | 纳米石墨烯/聚丙烯自增强管材的制备 | 日丰企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 | 彭晓翊 阮文红 李白千 易菊珍 黄逸夫 苏耀明 程小莲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101 | B10-3-04 | 大功率电力电子器件的高散热基板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景旺电子科技(龙川)有限公司 | 柯 勇 陈毅龙 谭小林 王 远 张飞龙 陈 亮 邹子誉 | 河源市科学技术局 |
102 | B10-3-05 | 多功能环保型城市路面材料技术集成与应用 | 广东海川科技有限公司 深圳市海川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深圳海川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何唯平 王守臣 高云龙 李 明 刘结生 赵 普 徐世国 | 河源市科学技术局 |
103 | B10-3-06 | 硒鼓高分子导电辊 | 深圳市乐普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李绍昌 佟振双 曹方敏 孟 鸿 宦春花 洪稚辉 刘继锋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04 | B10-3-07 | Cr9Mo钢管研制及工业应用 |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茂名分公司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华东理工大学 | 邱宏斌 张清廉 张 莉 陈文红 王良芳 王起江 武冬兴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105 | B10-3-08 | 高效透光遮阳节能中空玻璃生产技术开发及应用 | 揭阳市宏光镀膜玻璃有限公司 | 魏佳坤 林 改 孙元平 郑旭斌 王育辉 | 揭阳市科学技术局 |
106 | B10-3-09 | 中介电常数微波介质陶瓷材料开发及在器件中的应用 | 广东国华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肖利蒙 吕开明 殷 旺 马才兵 方 静 黄丽兴 孙廷伟 | 肇庆市科学技术局 |
107 | B10-3-10 | 汽车湿热环境气候老化试验技术研究与应用 | 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华南理工大学 | 揭敢新 王 俊 张晓东 兰凤崇 孔 伟 顾泽波 陶友季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08 | B10-3-11 | 绿色建筑铝合金结构型材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 广东伟业铝厂集团有限公司 | 李伟萍 冯扬明 黎家行 梁美婵 何向前 刘静安 梁世斌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109 | B10-3-12 | 三维打印布料技术与全通体大理石瓷砖研制 | 清远市简一陶瓷有限公司 | 杨君之 黄海发 李炯志 皮小萌 李道杰 卢晓辉 钱春应 | 清远市科学技术局 |
110 | B10-3-13 | 面向大型深腔件的PC基模内装饰材料及成型工艺研发 | 广东中塑新材料有限公司 群达模具(深圳)有限公司 华中科技大学 | 徐久升 张 云 汪智勇 王忠强 周华民 杨金表 朱正红 | 东莞市科学技术局 |
111 | B10-3-14 | 片式叠层电感器湿法用银电极浆料 | 广东风华高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宋永生 欧阳铭 唐 浩 吴海斌 罗文忠 廖明雅 叶自艺 | 肇庆市科学技术局 |
112 | B11-3-01 | 水库淤积物烧制技术研究与应用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 赖冠文 王立华 黄亚梅 陈锡容 谢立国 杨永民 罗素芬 | 广东省水利厅 |
113 | B11-3-02 | 广东省标准《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 |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 广州市设计院 广州珠江外资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广州容柏生建筑结构设计事务所 | 方小丹 陈 星 韦 宏 周 定 张元坤 周 云 苏 成 | 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114 | B11-3-03 | 并联式泥水/土压双模式盾构机研发及应用 | 广东华隧建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广州地铁集团有限公司 | 易 觉 凌 波 李 奕 詹国良 朱劲锋 王小军 谭 文 |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115 | B11-3-04 | 城市桥梁检测评定新技术集成及标准化 | 广东省建筑科学研究院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徐天平 孙 晖 孙 鹏 张新金 杨国龙 李 健 王旭东 |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116 | B12-3-01 | 干热岩地热资源评价与高效采热技术仿真 |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研究所 | 蒋方明 王贵玲 吴能友 赵黛青 曹文炅 苏 正 汪小憨 | 中国科学院广州分院 |
117 | B13-3-01 | 重要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监控技术及应用 |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 | 张建清 吴永宁 蒋友胜 张 磊 陆少游 李敬光 周 健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18 | B13-3-02 | 快速城市化人群乙型肝炎免疫预防技术集成与实施效果 | 深圳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深圳市金卫信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 程锦泉 马汉武 张顺祥 张世英 单芙香 刘 刚 汪武新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19 | B13-3-03 | 基于多组学分子检测联合多模态影像技术指导的恶性肿瘤诊疗策略优化与应用 | 深圳市人民医院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八一医院 深圳市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 湖北省肿瘤医院 | 戴 勇 谭文勇 马 捷 眭维国 胡德胜 欧明林 包先雨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20 | B13-3-04 | 广州地区输血传播疾病预警系统的研究和应用 | 广州血液中心 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 广东迈科医学科技有限公司 | 戎 霞 贝春花 付涌水 杜加亮 许 茹 王 敏 郑新波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21 | B14-3-01 | 脑胶质瘤化疗基础与临床研究 | 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 陈忠平 杨群英 郭琤琤 张俊平 李 刚 王 静 付 军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122 | B14-3-02 | 慢性肾脏病防治的理论和技术创新研究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 娄探奇 王 成 彭 晖 刘 迅 叶增纯 张 俊 李灿明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123 | B14-3-03 | 早产儿视网膜病的防治策略研究与应用 | 广东省妇幼保健院 深圳市眼科医院 深圳市人民医院 | 罗先琼 张国明 黄水清 吴本清 聂 川 黄学林 江静波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124 | B14-3-04 | 冠状动脉痉挛综合征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 向定成 张金霞 周 萱 易绍东 阮云军 龚志华 何建新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25 | B15-3-01 | 人类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应用和改良的系列研究 |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张清学 林海燕 李 予 王文军 杨冬梓 李 轶 李瑞岐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126 | B15-3-02 | 经尿道前列腺解剖性剜除术的临床研究和推广应用 | 南方医科大学 珠海市司迈科技有限公司 杭州好克光电仪器有限公司 | 刘春晓 徐亚文 徐啊白 郑少波 陈玢屾 林 敏 李炳坤 | 广东省教育厅 |
127 | B15-3-03 | 婴幼儿龋(ECC)发病风险因素生命历程应用研究 | 中山大学附属口腔医院 | 林焕彩 周 燕 陶 冶 支清惠 邱荣敏 杨军英 廖义东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128 | B15-3-04 | 优化中晚期肝癌介入综合治疗方案与预后分子标记物的系列研究 | 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 陆骊工 胡宝山 李 勇 邵培坚 李彦豪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129 | B15-3-05 | 单纯疱疹病毒潜伏复发机制及靶向抗病毒药物研究 | 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 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 | 杨慧兰 樊建勇 李翠华 王 弋 朱钦昌 李 婷 潘鸿辉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30 | B15-3-06 | 难愈性创面处理的现代实践与机制探索的系列研究 |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 朱家源 唐 冰 胡志成 陈 东 郭 栋 张 剑 梁月英 | 广东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131 | C16-3-01 | 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复方中药新药昆仙胶囊的研究 | 广州白云山陈李济药厂有限公司 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 | 莫国强 邓文龙 彭富全 吴懋芳 何风雷 易进海 石洪超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32 | B16-3-01 | 电针促进脑梗死神经再生与调控Nogo-A抑制信号传导通路的研究 | 佛山市中医院 | 谭 峰 梁艳桂 陈 杰 万赛英 吴海科 霍绮雯 陈文霖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133 | B16-3-02 | 当代名老中医养生保健经验在健康促进领域中的推广应用 | 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 卢传坚 杨志敏 丁邦晗 林嬿钊 闫玉红 司徒红林 宾 炜 | 广东省中医药局 |
134 | B17-3-01 | 基于编码超声的振动声成像方法及应用研究 | 深圳大学 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 | 陈 昕 刘映霞 陆敏华 张新宇 董常峰 汪天富 陈思平 | 深圳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35 | B17-3-02 | 硒的功能设计、生物医药应用与产业化开发 | 暨南大学 | 陈填烽 郑文杰 | 广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 |
136 | B18-3-01 | 玩具及儿童用品高风险原料安全标准及产业应用 |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玩具检测技术中心 江苏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轻工产品与儿童用品检测中心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华南理工大学 | 蚁乐洲 黄理纳 陈 阳 董夫银 方 晗 李 宣 李思源 | 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
137 | B18-3-02 | 县级医院“大病不出县”模式实践与应用 | 高州市人民医院 中山大学 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 广东省卫生系统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 | 王茂生 匡 莉 林巧文 李耀泽 陈淑华 亓玉台 车斯尧 | 茂名市科学技术局 |
138 | B18-3-03 | 以创意机器人为载体的青少年科技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研究及应用推广 | 广东科学中心 华南理工大学 | 侯的平 朱金辉 韩 俊 吴志庆 黄亚萍 傅泽禄 张 梅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139 | B18-3-04 | 国内外玩具婴童用品检测标准及技术方法的开发应用 | 广东杰信检验认证有限公司 深圳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玩具检测技术中心 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 颜刚华 徐晓光 梁澄波 尹丽娟 兰顺杰 张 栋 黄 涛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40 | B18-3-05 | 广东省工业园区供能方式集成优化技术与应用 | 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 | 于文益 郭贤明 钟式玉 余冯坚 刘 凯 陈 凯 陈思远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141 | B18-3-06 | 引进创新科研团队组织管理研究与实践应用 | 广东省科技创新监测研究中心 广东金科信息网络中心有限责任公司 | 刘佐菁 江 湧 陈 敏 陈建新 苏 帆 邓子立 吴子强 |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 |
142 | B19-3-01 | 广东省陆域生态环境遥感监测评估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 | 广东省环境科学研究院 广州大学 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广州草木蕃环境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 肖荣波 吴志峰 庄长伟 陈劲松 柴子为 李智山 周志翔 | 广东省环境保护厅 |
143 | B19-3-02 | 中小型工业燃煤锅炉烟气多污染物超低排放技术与工程应用 | 江门市同力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所 江门建滔积层板有限公司 | 陈志刚 温超强 李宇翔 胡满深 李学斌 周培峰 邓运泉 | 江门市科学技术局 |
144 | B19-3-03 | 新型气浮-沉淀工艺研究开发与应用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珠海水务集团有限公司 暨南大学 沈阳建筑大学 | 孙志民 刘国祥 徐晓然 隋 军 刘万里 方 晔 周建华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45 | B19-3-04 | 江湖淤泥理化调理及复合固化处理技术系统 | 广州市水电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广州珞珈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 陈永喜 赵志杰 赖佑贤 马 翔 杜河清 唐立华 闫晓满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46 | B19-3-05 | 全卤制碱淡盐水处理节能装备示范及产业化 | 广州新普利节能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华南师范大学 广州新普利水处理科技有限公司 | 方战强 何睦盈 谭子斌 莫新来 莫明光 方建章 成 文 | 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 |
147 | B19-3-06 | 炉内SNCR耦合外置式SCR脱硝超净排放技术研究 | 广东粤华发电有限责任公司 浙江大学 | 陆晓春 梁建光 王 波 周 昊 梁建超 蔡秀霞 杨顺强 | 广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
148 | B19-3-07 | 去除污泥重金属的凝胶材料及其新技术、新设备开发 | 珠海国佳新材股份有限公司 | 王海波 王中元 王卫星 | 珠海市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 |
149 | B19-3-08 | 污泥源减量技术-改良好氧-沉淀-厌氧(MOSA)工艺的研究及产业化应用示范 | 佛山市水业集团有限公司 中山大学 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安德里茨(中国)有限公司 | 郭五珍 孙连鹏 陈繁忠 王征红 叶挺进 付小平 罗旺兴 | 佛山市科学技术局 |
陈小明,工作单位:中山大学,由广东省教育厅推荐
陈小明,男,1961年10月出生,广东揭阳人。1983年获中山大学学士学位,1986年获中山大学硕士学位,1992年获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学位,1992年起在中山大学化学学院工作至今。1996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资助,1999年受聘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2009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2013年当选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
陈小明院士长期从事功能配位化学与晶体工程研究,重点是金属有机框架等功能配合物的设计与合成、结构和吸附与分离、催化、传感及光电磁功能研究。陈小明院士在科学研究领域硕果累累,特别是他带领研究组在国际上率先系统开展溶剂热原位金属/有机分子反应研究,发现了若干在传统条件无法进行或难以进行的重要反应;在国际较早开展配位聚合物和多孔金属—有机框架材料研究,是该领域国际上主要开拓者之一,相关多孔材料可望应用于石油化工和精细化工中的分离、催化等过程。其中,陈小明课题组在国际上首次合成、报道的一种金属—咪唑微孔材料,因其优异的稳定性和性能,成为国际上研究最多的金属—有机框架材料之一。陈小明院士与合作者在国际顶尖和专业学术刊物等发表了大量论文,这些论文被他人引用累计超过3万次。
陈小明院士服务广东30多年,学风严谨,师德优良,为国家和广东省培养了一批包括长江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或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在内的优秀年轻学者。陈小明院士本人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全国优秀教师、发展中国家科学院化学奖和国际高被引用学者奖等荣誉。
瞿金平,工作单位:华南理工大学,由广东省教育厅推荐。
瞿金平,男,1957年6月出生,湖北黄梅县人。1982年获华南工学院(现华南理工大学)工学学士学位,1987年获华南理工大学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获四川大学工学博士学位,1992年晋升为教授,1996年被批准为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材料加工工程)和轻工机械(机械设计及理论)两个博士点的博士生导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长江学者奖励计划”首批特聘教授,2011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瞿金平院士在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及机械领域的第一线从事教学与科学研究30多年,取得了多项世界首创的科技成果:在国内外率先提出高分子材料振动剪切流变和体积拉伸流变加工成型方法及原理,发明并研制成功一系列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新技术及装备,系统发展和拓展了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理论,实现了高分子材料加工由“稳态剪切”到“动态剪切”的变革、由“拖曳剪切”到“体积拉伸”的突破;突破了百年来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设备以“螺杆”为标志的发展模式;形成了一系列高分子产品先进制造成套技术装备,有效降低了高分子材料加工能耗,解决了多种难加工甚至不能加工物料的加工瓶颈问题,提高了制品性能,推动了高分子材料及相关产业的技术进步和可持续发展。
他的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专家们高度评价,被认为是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方法及装备技术的重大突破,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曾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中国专利金奖2项、优秀奖1项,省部级特等奖1项、一等奖4项。
他于1998年创立了年聚合物新型成型装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并兼任中心主任、2000年创立聚合物成型加工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并兼任实验室主任。瞿院士及其团队积极联合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装备制造及应用方面的龙头企业,开展成果产业化协同创新研究,加速了自主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打破了我国高分子材料加工成型技术来源长期依靠模仿和引进的局面,促进了广东省乃至我国相关产业的技术转型升级。
瞿金平院士为人师表,治学严谨,勇于创新,敬业奉献,曾获评广东省和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南粤杰出教师、国家级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等多项称号,获得了何梁何利基金科学技术创新奖、蒋氏科技成就奖和中国青年科学家奖等多项荣誉,是一位热爱祖国、德才兼备、造诣深厚的优秀科学家。
特等奖
项目名称:高可靠、高性能、高效能的高端存储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高端存储系统是国家战略行业核心业务数据的重要承载设施,也是信息存储领域最高技术和能力的象征。华为公司自2013年起,投入超过4亿研发经费,对高端存储系统的关键技术进行攻关。以多控冗余互联架构为基础,硬盘块虚拟化技术为核心,结合高性能调度框架、深度盘控配合、在线重删压缩等技术,研制出高可靠、高性能、高效能的高端存储系统。
1.高可靠。采用高效抗震、抗腐蚀和智能故障处理技术,大幅提升硬盘可靠性,机械硬盘年故障率0.5%,业界最佳;采用单引擎四控互联架构、缓存持续镜像和后端全互连技术,打破传统高端存储系统只能容忍单点失效的限制,在多点失效的情况下依然保证业务不中断,数据不丢失;采用全新RAID(独立磁盘冗余阵列)技术,热备空间分布到所有盘上,实现多对多快速重构,重构时间缩短20倍,大幅提升系统可靠性;免网关阵列双活方案,确保业务系统发生设备故障、甚至单数据中心故障时,业务自动切换,上层应用无感知,实现秒级故障切换和恢复的端到端数据容灾解决方案。
2.高性能。自主研发企业级固态硬盘:全自研固态硬盘及控制器芯片,性能比业界优20%;通过低时延任务级调度技术,相比标准Linux内核调度时延性能提升140%;盘控深度联动,基于华为自研SSD硬盘提供的专用深度联动接口:全局IO优先级、冷热数据分类处理,充分发挥SSD盘的性能优势,存储整体性能提升30%。
3.高效能。采用块/文件融合架构设计,一套高端存储同时承载块和文件应用,减少客户采购和运维成本30%;基于统一的软件平台和数据流动接口,实现高端、中低端、全闪存存储设备业务数据互通,提供灵活灾备方案,降低客户采购成本20%。
该成果获得专利逾100件,彻底打破国外技术封锁并全面超越国外先进厂商。研制的高端存储系统产品重点面向金融、运营商、能源、交通、制造等行业,截止2017年底国内市场占有率第1。项目成果通过多家国内外权威机构认证,得到IDC(国际数据公司)、Gartner(高德纳咨询公司)等国际最权威咨询机构的高度评价。该项目研制成功标志着我国在高端存储领域技术取得突破,对保障国家战略应用和信息安全,促进存储产业和技术发展有重大意义,具有国际领先水平和显著的经济及社会效益。
一等奖1
项目名称:高性能电催化剂的设计及其性能调控机制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
主要完成人:李高仁 童叶翔 丁良鑫 等
在氢能、燃料电池等能源转化过程中,电催化剂面临着贵金属电催化剂价格昂贵、廉价电催化剂催化活性不高、稳定性差等共性难题。
课题组经过多年研究,实现了电催化剂活性位点、催化活性和稳定性的高效调控,建立了高性能廉价水分解电催化剂理性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在金属电催化剂中通过引入金属/合金界面,可优化电催化剂的表面电子态,大幅提高电催化剂中活性组分零价态金属的含量,从而实现了电活性位点的高效调控。创新性地提出了在金属羟基氧化物纳米管的管壁中引入金属中间层,优化金属羟基氧化物的表面电子态,大幅降低催化反应能垒,降低催化反应过电位,从而实现了金属羟基氧化物对析氧反应电催化活性的高效调控。通过设计金属/导电高分子界面,优化金属电催化剂的表面电子态,并使电催化剂的组成和结构保持稳定,从而实现了金属电催化剂在高催化活性情况下的循环稳定性优化。通过在复合纳米管中设计金属氧化物/金属、金属羟基氧化物/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导电高分子等异质界面,建立和发展了高性能廉价析氢和析氧电催化剂设计的相关理论基础。
成果共发表SCI论文共41篇。其中所选的10篇重要论文被他人在SCI期刊上正面引用和评述782次,单篇最高他引143次,ESI高被引论文6篇。
一等奖2
项目名称:水稻产量和生殖发育相关非编码RNA的发掘与功能机制
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华南师范大学
主要完成人:陈月琴 张玉婵 屈良鹄 等
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水稻等高等植物基因组中的蛋白质编码基因仅占很小的比例,如水稻中为17%,大部分为非编码RNA基因和转录元件等。因此,发掘水稻等植物中的非编码RNA基因,阐明其功能及调控机制,对于全面认识作物复杂农艺性状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该成果主要以水稻为研究材料,重点开展产量和生殖发育过程相关小分子非编码RNA(如miRNA)和长链非编码RNA(lncRNA)的筛选鉴定和功能研究,获得了创新性成果:1.建立了植物非编码RNA系统挖掘的创新性方法和体系。突破了对植物非编码RNA基因系统挖掘、功能分析等关键技术,为开展作物农艺性状相关非编码RNA功能研究提供重要的方法。2.获得第一例正调控水稻产量的miRNA。揭示了一条新的影响水稻籽粒大小的调控通路。3.筛选获得一批在水稻生殖阶段特异表达的lncRNA。揭示了lncRNA在植物生殖发育阶段起着重要调控作用。发现了一大批lncRNA是miRNA直接作用靶点,揭示了植物非编码RNA互作形成的调控网络,对于认识作物复杂农艺性状的形成有重要意义。
成果共发表SCI论文15篇,被国内外期刊他引777次;专著章节1篇。其中,10篇代表性论文SCI总影响因子109.96,单篇最影响因子41.39; 10篇代表性论文被包括Nature, Cell, NatureReviews Genetics等系列高影响力杂志他引578次,单篇最高引用次数为231;1篇代表性论文被选为“ESI高被引论文”。
一等奖3
项目名称:食管癌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及其功能
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中山大学
主要完成人:宋立兵 李 隽 关新元 等
我国是食管鳞状细胞癌(简称食管癌)的高发国家,每年新发及死亡的病例数都超过全球总数的一半,极大地危害着中国人民的健康及社会发展。
成果以食管癌为研究对象,围绕“肿瘤微环境的调控机制及其功能”为核心开展了系列研究工作,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 揭示食管癌炎症信号通路持续性激活的分子机制,为非可控性炎症促肿瘤恶性发展增添了新的科学依据。2. 阐明食管癌间质及低氧微环境促肿瘤恶性进展的分子机制,为食管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3. 肿瘤微环境可通过诱导基因组不稳定促进肿瘤恶性转化,并且肿瘤微环境与肿瘤放化疗耐受密切相关。
该研究成果发表在JCI、Gastroenterology、GUT和Nature Comm等国际权威学术期刊。代表性论文10篇,其中6篇影响因子(IF)>10。10篇论文总他引次数达294次,单篇最高他引129次。研究成果受到国内外同行专家高度评价及引用。多人获国家杰出青年基金,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广东省珠江学者特聘教授等项目资助。
一等奖4
项目名称:生物质水相催化转化理论及方法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
主要完成人:马隆龙 王铁军 张 琦 等
生物质是储量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将其转化为绿色液体燃料和高值化学品,是解决人类清洁能源供给和低碳生活的理想途径之一。
该成果针对生物质聚合结构、热敏性和亲水性的特点,提出了水相催化转化新理论,实现了生物质向交通燃料和高值化学品的高效转化,取得了原创性成果:阐明了生物质大分子水热定向解聚机理。从源头上解决了影响生物质定向转化的热敏性物质解聚与相际输运的科学难题。提出了解聚产物C-O/C-C选择性断键与偶联的调控机制及催化理论。解决了水相催化转化过程的定向性及稳定性等关键难点问题。建立了生物质水相催化转化为烃类燃料及化学品的系统理论。解决了国际上传统生物航油合成路线需要外加化石原料的瓶颈;建立运行了国际首个生物质水相催化合成生物航空燃油中试系统。在水相催化工艺、四相反应器设计及高水热稳定催化剂等方面取得了理论和技术突破,系统能效达36.8%。
成果共发表98论文,其中SCI论文70篇,SCI他引1407次;10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271次。已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成果被欧美加中日等多国院士及学者在Chem Rev、Nature 子刊、Chem Soc Rev及Energy Environ Sci等广泛引用。培养了国家万人计划、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才及创新人才推进计划等高层次人才。获2016年度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评选的“蓝天奖”。
一等奖5
项目名称:热带印度洋气候模态的海洋动力学机制
主要完成单位: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 等
主要完成人:杜 岩 黄 刚 王东晓 等
印度洋是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海区之一,是“二十一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实施的核心区域。但是印度洋海洋学研究曾长久被忽视,季风环境下,如何解释印度洋海气耦合机制是面临的关键问题。
该成果在印度洋海洋动力学与气候变化研究方面获得了一系列新发现。阐释了印度洋海盆模态(IOB)与印度洋偶极子模态(IOD)对南海和西北太平洋的气候效应。揭示了IOB对南海和西太平洋台风和大气环流等海洋气候过程的影响,奠定了西北太平洋夏季台风季节性预报可行性的理论基础;阐明了IOB影响东亚-西北太平洋夏季大气环流的年代际变化机理;指出不同IOD位相以及印度洋-太平洋温度异常配置对海洋大陆临近海区降雨和季风影响的差异;阐释了印度洋海盆模态(IOB)与印度洋偶极子模态(IOD)对海洋环流和热盐结构的影响。揭示了赤道东印度洋和孟加拉湾海面高度季节内变化特征及其机制。
成果立足物理海洋学和气候研究的学术前沿,在印度洋海气耦合模态与上层海洋环流热盐输运的关系及其气候影响方面获得突破性进展,获得海洋动力过程影响气候变化的证据并提出了对应的驱动机制和响应机理。共发表学术论文130篇,SCI他引1986次,10篇代表性论文SCI他引313次,11篇论文被2013年第5次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报告IPCC AR5收录。形成了一支高学术竞争力与知名度的研究团队,提升了我国科学家在该领域的国际学术地位。
一等奖6
项目名称:大花蕙兰和兜兰新品种创制及产业化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环境园艺研究所 等
主要完成人:朱根发 曾宋君 张志胜 等
花卉业已成为发展现代农业、促进“三农”发展的重要产业。新花卉作物的研发应用是推动花卉产业发展的源动力。该成果经过11年协作攻关,成功突破了品种依赖进口、兜兰种苗繁育为国际性难题等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推动小株型大花蕙兰和兜兰成为广东特色花卉产业之一。
该成果建立了大花蕙兰、兜兰的种质资源圃和评价技术体系,是国内收集同类兰花种质资源最多的单位之一。首次揭示巨瓣兜兰、汉氏兜兰等9种濒稀兜兰的染色体数目及其核型,开发出2个与香气性状紧密连锁ISSR标记用于辅助育种。率先构建了大花蕙兰×墨兰、兜兰×兜兰的育种体系,填补了大陆地区大花蕙兰、兜兰杂交育种空白。选育出省级农作物审定新品种16个;在英国皇家园艺学会登录新杂交种44个。攻克了兜兰种苗繁育国际难题,首次实现汉氏兜兰、卷萼兜兰等14种濒稀兜兰的无菌播种及汉氏兜兰和摩帝类兜兰的无性克隆繁殖。制定了省地方标准《墨兰与大花蕙兰杂交品种组培苗生产技术规程》和企业标准《兜兰种苗生产技术规程》。突破了大花蕙兰、兜兰栽培技术瓶颈,示范种植盆花280多万株。
成果共发表论文42篇、其中SCI和国家级学报论文21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4件,培养研究生14名。种苗和技术已推广到广州、韶关、东莞、佛山等市以及福建、山东、贵州等省,累计推广面积2.9万亩次,促使广东翁源县和福建南靖县成为全国最大的小株型大花蕙兰生产基地。
一等奖7
项目名称:岭南大宗水果综合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等
主要完成人:徐玉娟 吴继军 余元善 等
该成果针对岭南大宗水果荔枝、龙眼和菠萝等原料品种多,但品种加工适宜性不明确,前处理装备缺乏;果汁、浓缩汁加工易褐变、二次沉淀和风味劣变、逸散,浓缩能耗高;果酒果醋等制品品质不稳定;果干加工能耗高、品质差,副产物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难题,开展一系列创新研究。 成果建立了荔枝品质特征数学模型,筛选出适宜制汁的品种,明确了加工适宜品种DNA指纹图谱;研创了荔枝、龙眼原料前处理技术及装备,实现了自动化生产,解决了原料品种混杂、加工适宜性不明确,前处理机械化装备缺乏的瓶颈。成果从细胞和分子水平揭示了果汁褐变、风味劣变的作用机理;发明了结冰-解冻浓缩、DMDC保护高真空浓缩和真空微波浓缩三种高效节能的果汁浓缩技术;解决了果汁及浓缩汁加工易褐变、二次沉淀和风味劣变、逸散,浓缩能耗高,副产物利用率低等关键技术问题。成果还发明了果酒发酵前处理、快速澄清及鉴伪技术;创制了果醋自吸式发酵技术及装备,发明了利用呼气式酒精仪监测发酵液乙醇含量方法,可快速判断果醋发酵终点;建立了果干高效、节能、提质干燥新工艺,开发了系列新型果干制品;建立了龙眼核中抗氧化多酚功能成分制备技术,实现了副产物高效利用。 成果共发表论文61篇,其中SCI论文10篇、EI和国家级学报9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0件,开发新产品17个。项目技术已在10多家单位进行应用,培育成省级著名商标2个、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个。
一等奖8
项目名称:冬虫夏草繁育关键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东阳光药业有限公司 等
主要完成人:李文佳 张宗耀 刘杏忠 等
冬虫夏草是传统名贵中药材,具有良好的药理功效和保健作用。近年来由于野生区雪线上移和人们过度采挖,导致其资源濒灭绝。 该成果在尊重自然的理念下,解决了多项冬虫夏草繁育的关键技术难点:1.建立冬虫夏草适生土壤、植被、温湿度、光照、气压、微生物等智能生态模拟系统。创立冬虫夏草强野性菌种固态-液态-固态三联大规模发酵技术。繁育过程均按GAP体系管理,可大规模稳定生产,具有良好的可控性。2.对冬虫夏草西藏产区生态环境、饲料、菌种、虫种多样性进行了研究,开展野外育种和牧虫工程推广。在西藏野外基地大量投放冬虫夏草寄主昆虫卵,带动藏民共同参与野外冬虫夏草牧虫工程。3.冬虫夏草繁育品与野生品在基源、化学成分等方面的分析结果显示,二者高度一致,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繁育品重金属和其他有害物质均不超标。开发了快速多成分定量及一测多评等分析方法。 成果获发明专利授权19项,技术标准5项,行业许可证6项。冬虫夏草获国家濒危物种进出口管理办公室批准的“非《进出口野生动植物种商品目录》”物种证明,可用于冬虫夏草进出口,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效益。
一等奖9
项目名称:纳米杂化技术及其在功能化聚酰胺6纤维中的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新会美达锦纶股份有限公司 等
主要完成人:朱美芳,肖茹,赵维钊 等
该成果属纤维加工技术与纳米功能材料设计交叉领域,围绕开发新一代差别化与功能化为一体的聚酰胺6纤维,赋予其更高的附加价值,改善服用与安全性能,拓展市场空间;利用多功能复合的聚酰胺6纤维满足市场发展的需求,同时提高锦纶行业的国际竞争能力。
成果基于纳米杂化功能粉体的结构及功能控制,通过聚酰胺6与功能粉体多尺度结构设计、界面构筑及功能组装,重点实现全消光、凉感、抗菌等单功能及复合功能纤维的生产及产业化应用,主要创新技术成果包括:开发了粒度可控、功能复配的成纤用高分散性功能杂化材料。实现纳米氧化钛粉体消光剂、超细云母凉感剂、纳米抗菌载银和纳米磷酸锆载银抗菌剂的连续化生产及工程化。分别实现全消光功能聚酰胺6树脂的原位聚合技术。实现纳米功能材料在PA6树脂成纤过程中的可控纳米级分散。攻克功能性差别化聚酰胺6纤维的熔纺加工技术,实现单功能及复合功能系列聚酰胺纤维规模化生产。建立全消光、凉感、抗菌功能聚酰胺6纤维、家用纺织品、军需用品产业链。
成果共获授权发明专利4项,项目具有集成创新性和示范性,开发的系列功能产品应用于服装、并可延伸应用于家用和产业用纺织品领域,有效解决我国聚酰胺生产存在的产品结构单一、产品的附加值较低、市场竞争力不强的问题,推动锦纶行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推进市场开发和带动下游产业的发展。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良好。
一等奖10
项目名称:50MW级生物质直燃发电技术研究及工程示范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沙角(C厂)发电有限公司等
主要完成人:文联合,方江涛,宋景慧 等
我国高度重视生物质能的开发利用,已连续在5个国家五年计划中将其列为重点科技攻关项目。但是由于生物质燃料存在着含碳量少、密度小、碱金属含量多等固有特点,导致生物质直燃发电机组面临上料困难、高温腐蚀严重、运行可靠性差等难题,此外在我国南方,因生物质种类繁杂及潮湿多雨天气的影响,生物质燃料水份含量高,普遍存在生物质锅炉燃烧难以控制等问题。
项目组针对上述难题进行攻关研究,建成了世界最大(2×50MW)的CFB生物质直燃发电示范工程:首次进行了大容量生物质锅炉创新设计及装备制造,研制出我国首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参数、大容量CFB生物质直燃锅炉;研发了生物质锅炉抗结焦剂,有效解决了生物质直燃锅炉大型化引起的结焦及高温腐蚀等关键问题;研发了生物质燃料循环流化床锅炉落料口一体化落料装置,提高了生物质直燃锅炉机组连续稳定运行的能力;建成了国内最大CFB生物质燃料及燃烧试验平台,构建了国内最大的可直燃生物质燃料特性数据库;、开发了生物质燃烧及排放特性预测系统,氮氧化物排放优于国家排放标准;开发了大型生物质电站燃料智能综合管理系统,解决了生物质燃料转运和仓储的动态监测难题。
成果共获授权发明专利12项、实用新型13项,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专著1部。总计发出超过30亿千瓦时绿色电量,直接经济效益达22.5亿元。项目成果推广应用至国内的自贡、广安等发电项目及国外的泰国、瑞典等公司的生物质能利用项目,产业前景广阔。
一等奖11
项目名称:动力用煤降损与环境污染治理关键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电网有限责任公司 等
主要完成人:林木松,陈刚,马晓茜 等
动力用煤在储存过程中因低温氧化自热发展成自燃;煤堆自燃过程排放的酸性有害气体,引发起火、爆炸等安全事故;动力用煤在储运过程因扬尘、雨水冲刷引起物理损耗,并引起空气粉尘污染和水中重金属超标,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
针对这些世界上煤炭利用领域悬而未解的难题,项目组经过刻苦攻关,解决了动力用煤燃料储运过程中的物理和化学损耗等历史难题,取得了集理论研究、数值模拟、试验室评估、现场应用的创新技术成果。首次以温度方差变化异常作为存在低温氧化自热效应的标志,开发了煤堆自燃监测系统,并研发了一种新型有机阻燃剂,攻克动力用煤储存过程自燃预测与治理的技术难题。通过煤场损耗机制模型及工程试验建立了煤炭储运损耗测评模型,研制了具有抑尘、抗雨水冲刷的煤堆表面隔水性覆盖剂以及渗透、润湿性能强、能快速抑尘的煤流抑尘剂,解决了动力用煤储运过程中损耗测评及治理的技术难题。研究了混煤对低温氧化的交互影响规律,获得了通过不同煤种混合堆放达到抑制低温氧化和减少污染气体排放的方法,达到了降损减排的目的。
研究成果已经在广东电力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沙角A电厂、湛江中粤能源有限公司等单位成功推广应用,减少由扬尘、雨水冲刷、低温氧化、自燃引起的损耗95%,累计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1.1303亿元,同时,煤尘、含煤污水 、重金属、CO2 、SO2、NOx的排放量削减90%。已获授权发明专利11项,软件著作权3项,出版专著4部,研制新装置4套,第三方测试报告12份。
一等奖12
项目名称:空气源热泵空调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等
主要完成人:黄辉,胡余生,魏会军 等
随着我国人均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空调也已逐步进入广大农村家庭。然而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别大,室内冷、热需求多样,各区域制冷、制热需求复杂,国内外尚无较好的技术解决方案。项目组经多年科研攻关,发明了双级增焓滚动转子式变频压缩机,并实现了产业化。
主要技术发明点有:1.热泵空调宽温运行技术:提出了双级增焓滚动转子式压缩机的实现结构,实现热泵空调在-30℃~54℃范围稳定运行。2.双级增焓高效技术:针对热泵空调宽温工作需求,提出了适合高、低温工况的压缩机最佳容积比及基于热泵空调运行工况的压缩机工作模式切换方法,3HP机型APF达4.01,超过国家一级能效8.3%。3.双级增焓可靠性保证技术:发明了一体化增焓部件,大幅降低了寒冷地区热泵空调压缩机的售后故障率。
通过上述发明,在国际上首次研发出1-6HP双级增焓转子式变频压缩机和热泵空调,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已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32项,国际授权发明专利1项。解决了常规热泵空调在低温制热量不足及高温制冷速度慢的行业难题,为热泵空调全面满足我国复杂的制冷、采暖需求提供了技术路径。该技术的低环温空气源热泵机组中标北京多地煤改电工程。2015年被IPEEC成员国评选为国际双十佳最佳节能技术。
一等奖13
项目名称:高品质电子陶瓷元件关键技术及大规模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潮州三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等
主要完成人:谢灿生 陈烁烁 凌志远等
高性能陶瓷材料的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好,热导率高、熔点高,绝缘电阻高,具有较宽范围内可调节的介电、铁电特性和折射率等优点,被广泛用于被动电子元件、印刷电路基板、封装基座和光通讯零件等领域。该成果针对我国电子元件用陶瓷材料产业结构分散,竞争力低下的问题,在多项国家和省重大课题支持下,通过产学研协同攻关,最终形成了国内最大规模电子元件用高性能陶瓷材料及部件高效自动化生产线,带动了国内行业的发展。
成果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电子元件用高性能陶瓷基础粉料和材料组成配方,实现了氧化铝粉体、氧化锆粉体粉体、电极用结晶铜粉等关键基础粉料,以及低烧高频介质瓷粉、高介瓷粉等材料组成配方的产业化。形成了一系列新型电子元件用高性能陶瓷加工工艺技术,解决了薄层流延、高强度生坯、平整化烧结、材料匹配设计、高精密陶瓷加工关键技术问题,实现了各种结构高性能电子元件用陶瓷材料的产业化。开发出一系列电子元件用高性能陶瓷的自动化生产和检验装备,实现了产品生产过程的高成品率及生产批次一致性。
成果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8件,参与制定行业标准1项。获国家重点产品2项;广东省名牌产品3项,建立4条高性能陶瓷部件生产线,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一等奖14
项目名称:面向智慧城市的大规模无线感知和异构互联系统及其产业化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深圳大学 等
主要完成人:伍楷舜 郑志彬 陈东平等
智慧城市建设是近年国内外的重要课题,然而在万物互联时代,如何应对全球数字化浪潮,如何构建统一的泛在感知互联平台,如何才能实现无线通信和感知关键技术及应用的创新突破,是迫切需解决的重要难题。
该成果针对无线感知网络大规模部署和异构化发展的趋势和应用前景,首次系统的研发了面向智慧城市的大规模无线感知和异构互联网络架构,从感知、网络、管理三个层面的核心技术上,解决了传统感知网络感知性能差、互联效率低、融合代价大的难题。在感知层面,研发了基于智慧点的泛在感知架构,解决了多元异构网络中感知信息如何区分和标记的难题。在网络层面,提出了基于物理层导频信息的LTE传输优化机制,解决了大规模异构感知网络中分布式资源调度的难题,提高了无线网络的传输效率和网络吞吐量。在管理层面,开发了基于大数据的多维度信息融合和分析应用系统,提供了面向不同物联网垂直领域的端到端解决方案,建立了基于智慧点的感知互联网络管理平台,满足了大规模异构感知网络多元化的传输需求。
成果共发表SCI/EI论文50篇,获国际PCT专利8件,中国发明专利7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0件。成果在国内外大规模推广应用,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等奖15
项目名称:基于盲信号处理的心电信号检测关键技术及其在医疗器械中的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工业大学 等
主要完成人:谢胜利,周郭许,秦钊 等
心血管疾病是我国国民健康的第一大疾病,其中缺血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心肌炎、房颤和房扑等是我国增长趋势最大的三大心血管疾病。但是由于检测心电信号特征波微弱且与各种伪迹和噪声混叠,病理信息被淹没,给心血管疾病诊断带来很大困难。
该成果在国家和省课题的支持下,在国内外首次开展基于盲信号分离方法对心电信号检测的研究和技术攻关,取得主要创新: 1.针对同步检测心房心室电生理活动的需求,提出了基于盲信号分离技术的十八导心电检测方法,突破了左心室后壁和右心室心肌缺血检测难的问题,实现了心房心室心电信号的时-空同步动态检测;2.针对猝死、心肌缺血、房颤的检测和诊断需求,发明了基于希尔伯特黄变换和非负矩阵分解的J波提取方法,突破病理J波信息与S波混叠难提取的问题;发明了基于峭度的独立分量分析稀疏表示病理F波的提取方法,突破心室QT段F波提取的医学难题;发明了基于正交投影和独立分量分析的P波提取方法,突破心房早搏时P波与T波混叠和心动过速P波被QRS波掩盖从而提取难的问题;3.针对孕期胎心电检测难的问题,提出了基于多模态的心电信号波群定位方法和基于时域相对稀疏性的多通道胎儿心电信号盲分离方法,实现了从母体心电混叠信号中提取微弱胎儿心电信号的功能;突破了传统超声无法获得胎儿缺氧、脐带缠绕等妊娠期或分娩期的病理情况。
成果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27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16件,发表高水平论文12篇;11个产品通过国家相关机构的检测,并获得国家医疗器械注册证。成果在深圳理邦、广东宝莱特等企业得到了规模化应用,为4000多家医院提供心电检测和病理诊断支持,产生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一等奖16
项目名称:半导体发光器件跨尺度光功能结构设计与制造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等
主要完成人:汤勇 李宗涛 余彬海等
半导体发光二极管(LED)属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节能效果显著。随着LED器件应用从照明向高附加值显示领域拓展,且逐渐向影响国家战略安全的光通信领域渗透,对LED器件发光效能、光色质量及微型化提出更加苛刻的要求。采用具有跨尺度特性的光功能结构精确调控LED器件光色特性,是解决上述问题的共性核心技术。
项目组经过多年研究,取得以下创新成果:1.提出半导体发光器件跨尺度光功能结构光色矢量设计新理论,开发出宏微统一跨尺度光功能结构协同设计软件,填补国际技术空白。2.打破传统单一尺度光功能结构加工模式,提出半导体发光芯片强化出光/可控发光结构跨尺度协同制造新方法,实现阵列结构与具有分形特征的粗糙结构协同生成,满足半导体发光器件高光效等技术要求。3.突破微观结构特征与光功能属性耦合的光功能微纳粒子精确配制、多物理场耦合可控分布技术瓶颈。实现功能微纳粒子在胶体中定向定量分布,满足显示等领域LED器件光色性能要求。4.发明阵列透镜结构的无损、近净模压成型规模化制造技术,且开发出成套装备。
成果共获得授权发明专利31项(其中欧洲发明专利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2项、技术标准1项,发表SCI论文21篇。该成果确立了广东省LED产业规模与技术优势地位,实现由照明向显示等高附加值领域转型,且为广东省LED产业大规模进入影响我国战略安全的光通信领域奠定基础。
一等奖17
项目名称:汽油机高效燃烧技术及产品开发
主要完成单位:广州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吴坚 邵发科 张安伟等
汽车产业作为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对于汽车的油耗要求日益严苛,节能降耗,自主创新,提高核心技术竞争力势在必行。该项目组提出的汽油机燃烧控制系统技术创立了“发动机性能目标→燃烧过程关键参数设计→燃烧控制原型→热力学开发→性能实测与验证”的V字型开发流程。
GCCS技术的核心技术是:1.从控制缸内压力爆发的角度出发,优化控制燃烧系统进排气道、缸盖燃烧室、活塞顶面形状、喷射系统、点火装置的设计,进一步通过可视化技术深度优化燃烧控制策略,最终实现汽油机的高效燃烧。2.构建了G和GS平台发动机架构,根据不同的进气方式以及不同的喷油方式,开发了适用于自然吸气、涡轮增压、增压直喷的燃烧系统,全方位提升发动机动力性、经济性、排放特性和NVH性能。
成果获得授权专利51件,制订企业标准160项,编制设计指南52项。对提升中国汽车工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推动行业技术革新和科技进步起到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一等奖18
项目名称:锂离子电池电容器SPC新产品开发及产业化
主要完成单位:惠州亿纬锂能股份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刘金成,袁中直,吕正中 等
为了解决电池、超级电容器难以解决的宽温范围下长寿命供电的难题。该成果研制了以混合金属氧化物为主要正极活性物质、以特种碳材料为负极活性物质的锂离子非水电化学电池电容器产品。该成果产品可以与目前具有最高比能量的锂/亚硫酰氯电池配合使用,具有良好的电压匹配,使得电池组的自放电率可以低至1%/a以下,产品的寿命可以长达15年以上。
该成果产品的主要技术特点是:通过功能电解液及PS盖组全密封结构的配合达到宽温度范围和长寿命;通过电池设计与具有多级缓冲机制的泄压阀配合,保证其安全性,产品比能量可达35Wh/kg,比功率可达2000W/kg,100% DOD循环寿命4000次以上。自放电率极低,漏电流和存储寿命优于现有的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等。
该成果产品已经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公路自动收费系统(ETC)、自动停车场、智能表计、所有物联网终端产品(例如共享自行车、物流货柜追踪)和智能交通、野外监测、国防军工等领域,取得了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等奖19
项目名称:氧化物薄膜晶体管技术及其在柔性有机发光显示中的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华南理工大学 等
主要完成人:彭俊彪 兰林锋 徐苗等
为了实现低工艺温度、高迁移率、高稳定性、低成本的MO半导体材料及其柔性TFT器件的制造工艺,成为突破AMOLED显示技术的瓶颈问题。该成果围绕柔性AMOLED显示关键技术,在氧化物TFT材料与薄膜制备技术、柔性AMOLED显示集成技术方面取得了重要研究成果。
1.建设完成了完整的AMOLED技术中试研发平台。将源头创新的研究成果推向产业,为显示龙头企业提供了AMOLED关键材料、TFT基板关键技术等支持;2.研发了镧系稀土(钕)掺杂的新型氧化物材料(Ln-IZO),打破了国外对氧化物TFT技术的垄断,与日韩公司发明的IGZO氧化物材料相比,Ln-IZO材料具有迁移率高、稳定性好等性能优势;3.开发了基于纳米薄膜保护沟道的高性能BCE新结构的TFT技术,解决了高迁移率Ln-IZOTFT工作稳定性的难题,并将光刻次数由6次减少为5次,简化了TFT背板制备工艺,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4.开发了TFT阵列低温制程工艺,将整体工艺温度降低到350℃以下,比目前同类国际TFT技术低100℃,提升了我国高端显示产业安全系数;5.开发了具有自主专利的全无机薄膜封装技术,并将TFT阵列与OLED显示面板进行了有效集成,首先开发出全彩色柔性AMOLED显示屏,实现我国该领域零的突破。
该成果已获授权发明专利51件,发表SCI论文142篇,被引用3351次,被国际知名期刊《Nature Photonics》以Highlight形式进行了报道,产生了较高的国际影响力。
一等奖20
项目名称:极低品位复杂稀有金属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关键技术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 等
主要完成人:邱显扬,易金武,汤玉和 等
广东省素称“稀有金属之乡”,分布着大量钨矿床,同时伴生铜钼铋银等有价及稀有金属,但含量仅为边界品位的1/3至1/5,远低于现工业开采标准,以往技术只重在回收钨,而副产铜钼铋银的混合物料等大量伴生的宝贵稀有金属未能综合利用。
为了突破极低品位稀有金属矿产资源开发过程技术瓶颈,项目组在省部多个课题项目的有力支持下,研发出既有代表性、又有广泛性的极低品位复杂稀有金属资源综合利用核心技术。主要成果有: 1.发明多元体系抗干扰特效浮选药剂,解决了可浮性相近有价矿物的浮选相互干扰难题,实现稀有金属高效富集与分离; 2.首次构建独立银与载体银的导向回收技术原型,突破了不同种类银矿物的集中富集难题,实现银的高值化回收;3.系统集成光电选、重选等先进技术,创新性研发了极低品位矿石的成套抛废工艺,实现有用矿物的低成本高效预富集;4.揭示钨与硫不均衡共生的矿物学关系,开发了分组-分类磨矿-异步浮选分离技术,实现易碎钨与硫化矿的选择性解离和钨产品中硫化矿杂质的产品化; 5.开发枱浮捕收剂梯度控制与加温解吸工艺,药剂消耗降低了30%,消除了残留药剂对硫化矿浮选分离的干扰。
项目获授权发明专利6件,发表论文12篇,专著1部。相关技术已在翁源红岭矿业有限公司和云南锡业集团(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全面应用。提高了我国稀有金属战略储备,将在广东、湖南、云南、广西等省进行大范围推广应用,对该类资源的开发具有实际意义。项目也涉及到贵金属强化回收,对其利用也有很强指导意义。
一等奖21
项目名称:变化环境下南方湿润区水资源规划关键技术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 中山大学 等
主要完成人:陈晓宏 刘丙军 涂新军等
我省是水资源大省,但人多经济总量大,加之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影响下水资源供需特征显著变异,存在用水粗放和水污染等问题,水安全问题已成为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因素。
该成果提出了变化环境下水文水资源过程全要素综合特征变异性的量化描述与识别方法,克服了传统单一因素描述水文水资源过程出现偏差以及无法反映过程整体特性的难题。解决了长期以来因流域上下游径流量不同频率导致水资源配置统计结果不合理的难题,纠正了传统以流域整体计算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不合理结果。建立了基于自组织数据分组处理和系统动力学方法的多要素胁迫下水资源需求预测模型,克服了传统水资源需求预测方法无法考虑增长驱动、控制胁迫及水市场调节等因素的难题。解决了复杂水资源大系统多层次多要素之间的非线性、不确定博弈协调优化问题;研制了珠江河口区“避咸蓄淡”水资源优化配置模型;首创提出了珠江三角洲地区 “靠西取水,靠东退水”的取排水格局和广佛肇、深莞惠(港)和珠中江(澳)水源一体化方案。
成果共获得计算机软件著作权8项,共发表论文231篇,其中SCI 63篇;出版著作4部,其中《广东省水资源综合规划》已由省人民政府发布实施。该成果通过顶层设计了我省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的布局和方案,对于建设我省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一等奖22
项目名称:复杂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及工程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研究生院 等
主要完成人:滕军 李祚华 刘铁军等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发展,建筑的高度不断提高,体型日趋复杂,但目前在高层结构抗震性能分析、动力性态描述、结构大震失效控制、抗震设计等方面的研究不足成为结构抗大震倒塌能力分析的主要瓶颈。
针对上述问题,该成果提出了系统的复杂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理论并实现工程应用。提出了复杂高层结构大震弹塑性分析技术,并构建了高性能弹塑性模拟分析异构平台。解决了商业软件数值分析专业针对性差、精度不高、效率低等问题。建立了复杂高层结构基于整体失效判别和从构件损伤信息到结构损伤的抗震失效评价方法。解决了结构整体稳定失效判别忽略非线性二阶效应和刚度退化影响、构件损伤与结构整体失效间联系不明确等问题。提出了复杂高层结构大震最优失效模式调控方法。解决了各种配筋形式连梁耗能能力和塑性强度不足等关键技术难题,实现了结构大震最优失效模式的可控性。提出了复杂高层结构基于最优失效模式的抗震设计方法。解决了高层结构抗震设计不能有效主动把握结构大震性态等问题。
成果发表学术论文109篇,其中SCI/EI 收录96篇;编写专著1部。项目研究成果已被6个单位直接应用,为结构安全提供了重要保障,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研究成果提升了我国对复杂高层结构抗震设计的研究水平和国际影响力。
一等奖23
项目名称:地下结构抗浮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广州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
主要完成人:唐孟雄 陈乔松 唐孟华等
近年来,我国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心区地下空间建设开发规模和强度不断加大,由于地下水浮力作用造成地下室、地铁车站和地下车库等上浮和结构破坏的工程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该项目组通过多年系统的理论研究、试验研究及重大工程应用,提出了复杂组合地层条件下地下结构抗浮设计理论,建立了预测抗拔桩极限承载力理论模型,并在广州地铁6号线、21号线等不同岩层抗拔桩试验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首创了桩侧基岩侧摩阻力的试验方法,解决了广州塔深基坑底以下人工挖孔桩单桩抗拔承载力超11000kN的抗拔承载力测试难题。创新了锚杆抗拔承载力预测模型,有效解决了抗浮锚杆设计安全性与经济性之间的矛盾。发明了抗浮结构施工和检测系列化的产品、装置、工艺和方法,形成了知识产权体系。开发了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数据监控管理系统V1.0、建设工程质量检测业务管理系统V1.0、建设工程质量检测视频监控接口系统V1.0,并在现场试验无线传输及试验数据统计分析中推广应用。
成果共发表学术论文42篇,专著4部,标准规范4部,发明专利5件,软件著作权3项,省级工法1项。研究成果在广州塔工程、广州市珠江新城核心区市政交通项目、太古汇、海心沙亚运会开闭幕式场馆、广州南站地下空间、天河体育中心综合改造项目、广晟万博城、广州市地铁3号线、6号线、7号线、21号线、广佛线、新白云国际机场、广州国际体育演艺中心等415项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有效解决了地下结构抗浮安全问题,降低了抗浮工程造价,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一等奖24
项目名称:南海西部海域复杂压力梯度油气田钻完井技术研究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主要完成人:李中 管申 王尔钧等
中国南海西部海域海上油气田众多,部分油气田逐步进入开发中后期,后期油气田开发调整过程中钻完井作业经常遭遇“高温、超低压、复杂压力梯度”等世界级技术难题。为有效实现南海西部海域海上油气田增储上产目标。
项目组历时多年综合科研攻关及技术实践,成功掌握了1套复杂压力梯度储层钻完井技术,率先突破了类似极端储层作业技术瓶颈。构建地层孔隙压力下降情况下岩石力学参数和地应力变化规律模型,精准预测调整井的坍塌压力和破裂压力;建立了4套复杂压力梯度储层钻完井液体系,实现钻井液在温度180 ℃、压差35 MPa极端钻井工况下岩心侵入深度小于2 cm,成功应用于复杂压力梯度储层调整井钻完井作业;形成1套复杂压力梯度油气田全过程储层保护技术,实现完井返排渗透率恢复值超90%,非地质变化的调整井均超油藏配产预期;研发小直径连续油管注氮诱喷返排技术,首次构建诱喷临界井底压差及连续油管最小下入深度计算模型,安全实施了超低压调整井的完井作业。
该技术体系已获国家授权专利14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共发表论文11篇,成功入选了行业汇编的《中国钻井100例》,培养了大批钻完井技术骨干。该成果先后应用于崖城13-1气田、乐东22-1气田、文昌13-1油田、涠洲12-1油田、涠洲11-4N油田、涠洲6-9/6-10油田和东方1-1气田51口调整井作业,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该先进成果成功转化为现场应用,为类似复杂压力梯度油气田后期调整作业提供宝贵技术基础和作业经验,为实现构建南海西部万亿大油气区的战略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等奖25
项目名称:慢性乙型肝炎和脂肪性肝病的防诊治系列创新及其推广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等
主要完成人:孙剑,侯金林,陈力元 等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是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慢性乙型肝炎与脂肪性肝病的交互作用,会加快疾病进展。项目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支持下,针对我国慢性乙型肝炎和脂肪肝面临的预防、诊断及治疗等重大问题,通过协同攻关取得一系列重要的原创性研究成果。
在预防乙型肝炎传播方面,鉴于母婴传播是我国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传播途径,项目组利用现代移动医疗工具,推广乙肝母婴零传播工程,制定“乙型肝炎母婴阻断临床管理流程”等标准,把梦想变为现实,指导临床实践,标准化并普及了医者与患者双方的乙肝预防知识,受到社会推崇。在乙型肝炎诊治方面,验证新的乙肝治疗药物和新策略,提升乙肝抗病毒治疗效果;运用瞬时弹性成像技术及甲胎蛋白动态水平等指标,推导适合我国乙肝患者的疾病进展风险预测模板,从而制定个性化监测及治疗模式,大大减少肝硬化及肝癌发生,间接节省了医疗成本。在乙型肝炎与其他肝病相互作用方面,通过大样本队列研究,阐明我国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脂肪性肝病交互作用对疾病进展的影响,提升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肝纤维化的无创诊断及治疗水平,从而预防及减少终末期肝病的发生,从而减轻了医疗负担。
成果共在SCI 收录期刊发表论文75篇,总影响因子590.76,平均影响因子7.88,其中发表在1区杂志论文35篇,2区杂志论文23篇,总引用922次,他引711次,单篇最高他引108次。项目组受邀在Lancet等杂志撰写综述或述评13 次。研究成果在全国60家医院39945例患者中广泛应用,造福中国广大肝病患者,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一等奖26
项目名称: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个体化诊治策略的创新和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
主要完成人:林桐榆 黄河 李志铭等
非霍奇金淋巴瘤(NHL)为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是目前增长速度最快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部分亚型无标准治疗方案,预后极差,对社会和家庭影响极大。
项目组针对急需提高其治愈率和降低治疗合并症、毒副反应这一关键问题,致力于明确淋巴瘤的病理诊断,探索有效的治疗方案和维持治疗策略、并发现了某些非霍奇金淋巴瘤亚型的预后指标,建立了预后模型,降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治疗合并症。这些在非霍奇金淋巴瘤领域的个体化诊疗策略的创新及应用,取得了拥有自主产权的研究成果,提高了淋巴瘤病理诊断10%-20%的准确率,提高了B细胞性非霍奇金淋巴瘤10%-20%的治愈率以及NK细胞和T细胞性淋巴瘤20%-30%的治愈率。
成果共发表SCI收录论文9篇,总影响因子121.963,最高影响因子37.684,SCI他引总次数226,代表成果在多个国际权威期刊发表。成果在国际大会报告7次。主编《恶性淋巴瘤诊断治疗学》,编写《临床肿瘤学》教材淋巴瘤章节,起草NCCN指南淋巴瘤中国版、《中国淋巴瘤指南和共识》。研究结果的综合应用,有效提高了患者治疗的有效率和安全性,改善了患者生存质量。成果在国内100多家医疗机构推广应用,提高了我国非霍奇金淋巴瘤的诊疗水平,取得了重要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效益。
一等奖27
项目名称:血管损伤早期评估和干预的技术体系创新与临床实践
主要完成单位: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主要完成人:陶军,夏文豪,张焰 等
心脑血管疾病是导致我国居民致死致残的头号杀手,内皮稳态失衡是其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目前临床缺乏应用于早期血管损伤评估和诊断的特异指标,使心脑血管疾病难以得到有效的早期诊断和治疗。
该成果针对血管损伤早期评估和干预的技术体系创新与临床实践展开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研究:率先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血管损伤早期评估临床新技术,成功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血管损伤修复的防治新策略,构建早期血管损伤诊治综合平台,开创引领示范中国心脑血管病早期防治新模式。
共发表论文86篇,其中SCI 37篇,包括Circulation、Hypertension、Aging Cell和ATVB等高影响因子期刊,总SCI影响因子150.126,总他引次数达905,通过国内外学术平台进行广泛的推广应用,在国内外产生了显著学术影响,培养了一批优秀青年人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极大的推动了我国心脑血管病防治事业进程。
一等奖28
项目名称:结直肠癌内镜诊治特征及相关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南方医科大学
主要完成人:刘思德,王继德,李爱民 等
我国结直肠癌年增长速度为8%,是世界平均速度的2倍,而广东尤其是珠三角地区是我国结直肠癌高发区之一。结直肠癌的预后与诊断时机密切相关,早期诊治至关重要,是有效防控结直肠癌的关键。结肠镜检查是肠癌筛查及早期发现的“金标准”。但是,我国结直肠癌肠镜下检出率并不理想,该项目围绕结直肠癌早期诊治的关键临床问题,从早期病变的内镜下诊断及微创治疗技术创新到相关分子机制的探索,进行了系列研究。
首次创立和开展ESD等先进内镜诊治技术治疗大肠早期肿瘤;国内最早提出大肠平坦型病变包括侧向发育型肿瘤的概念,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了系列研究,降低了结肠镜检查的腺瘤漏诊率,提高了结直肠癌的早诊率;首创内镜反转黏膜切除术治疗低位直肠大型平坦型肿瘤,提升了患者生活质量。
项目共发表相关论文72篇,其中SCI收录论文46篇,总影响因子136分,累及被国内外引用749次,获发明专利授权2项,培养研究生70人,促进了我国结直肠肿瘤诊治水平的提升,具有重要的社会效益。
一等奖29
项目名称:先天性心脏病三级防治体系建立与关键技术创新及应用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省心血管病研究所 等
主要完成人:庄建 陈寄梅 刘小清等
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为出生缺陷首要病种。我国每年新出生15-20万先心病患儿,严重威胁我国人口健康。与发达国家比较,我国缺乏先心病系统防治体系,防治关键技术落后。
针对我国先心病诊疗与防控相互分离的状况,项目组建立覆盖广东全省的先心病防治网络,首创并推广产前产后一体化诊疗模式,创新并应用先心病治疗关键技术,在我国首次形成了病因流行病学、产前干预和产后治疗相互衔接的先心病三级防治体系。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产时胎儿心脏外科手术,在国内率先开展胎儿先心病宫内介入治疗,将我国先心病的治疗从产前推进到胎儿期。项目组在国际上首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心病陶瓷镀膜介入封堵器和完全可吸收的房间隔缺损封堵器,提高先心病介入治疗的效果。在国内首先建立了与国际接轨的先心病手术数据评价系统,成为国际注册登记的最大宗先心病外科治疗单位与手术死亡率最低的单位之一。
成果共发表SCI论文56篇,获国际和国家发明专利5项,获得介入产品注册证3项,在50多个国家和地区应用25000余例。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使我国先心病外科及相关学科诊疗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
一等奖30
项目名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西医结合基础与转化研究
主要完成单位:广东药科大学 等
主要完成人:郭姣,徐爱民,叶得伟 等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病率约30%,可由单纯性非酒精性脂肪肝转化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是全球公共健康问题。项目组聚焦由非酒精性脂肪肝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转变机制,肝与肝外组织系统性关系等关键科学问题,中西医结合,以理论创新为源头,在疾病认识和基础研究上均有重大突破,产生创新理论、方药及平台。
成果首提“枢纽肝代谢稳态调节系统”新理论,创新性将中医肝主疏泄,调畅全身脏腑、气血、情志功能与现代医学糖脂代谢感知系统相结合;率先从肠-肝轴角度开展肝与肝外组织器官对话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中的机制研究,首次发现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小肠黏膜溃疡、绒毛水肿、黏膜屏障功能减弱呈正相关;首次揭示TLR4和XBP1是介导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转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关键机制,成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潜在治疗靶点分子;搭建首个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基础和转化研究的产学研一体化平台,创建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式动物基因工程技术、防治药物筛选技术、产品质量提高技术等关键技术体系。
发表SCI论文18篇,获发明专利授权6项。牵头成立国际性代谢病专业学会,主办国际会议6次。创新理论在国内外广泛推广,辐射作用显著,经济和社会效益明显。